Ctrl+K

搜尋方式

異口同聲

ㄧˋ ㄎㄡˇ ㄊㄨㄥˊ ㄕㄥ
  1. 大家都說同樣的話。形容眾口一辭,意見相同。
    [例]眾人異口同聲的要求老闆改善工作環境品質

[反]眾說紛紜

異口同聲

ㄧˋ ㄎㄡˇ ㄊㄨㄥˊ ㄕㄥ
  1. 大家都說同樣的話。形容眾口一辭、意見相同。《抱朴子.內篇.道意》:「本無至心,而諫佈者,異口同聲,於是疑惑,竟於莫敢。」《醒世恆言.卷二○.張廷秀逃生救父》:「侯爺見異口同聲,認以為實,連忙起籤,差原捕楊洪等,押著兩名強盜作眼,同去擒拿張權起贓連解。」也作「異口同辭」、「異口同音」。

異口同聲

ㄧˋ ㄎㄡˇ ㄊㄨㄥˊ ㄕㄥ

戰國策.齊策一》

用法

undefined

試吃過後,大家異口同聲認定這款產品的口味最特別。 今年公司獲利大增,員工們異口同聲地希望可以加薪。 校長的退休餐會上,教職員們異口同聲,稱讚他是位好校長。 病蟲害常造成農作物歉收,農民異口同聲地希望政府能幫忙解決。 面對那個國家無故發動戰爭,各國領袖紛紛異口同聲地加以譴責。

例句

  1. 《抱朴子.內篇.道意》:「左右小人,並云不可,阻之者眾,本無至心而諫,怖者異口同聲,於是疑惑,竟於莫敢,令人扼腕發憤者也。」
  2. 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二○:「眾人異口同聲,讚嘆劉公盛德。」
  3. 《醒世恆言.卷二○.張廷秀逃生救父》:「侯爺見異口同聲,認以為實,連忙起籤,差原捕楊洪等,押著兩名強盜作眼,同去擒拿張權起贓連解。」
  4. 《世宗憲皇帝上諭內閣.卷七○.雍正六年六月》:「大凡内外諸臣之陳奏者,若其事果實,雖一人之言,朕亦信之;若其事不實,雖數百人異口同聲,朕必能察其情偽也。」
  5. 清.張玉書〈蠲免儀真縣坍江田糧碑記〉:「閱數年,而大江南北百城頌徳,異口同聲,咸紀述公績,以志不朽。」

辨識

反義:理足氣壯

典故說明

形容眾人的說法或看法相同。
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異口同聲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