泉水乾涸,魚兒以口沫互相潤溼。◎語出《莊子.大宗師》。後用「相濡以沫」比喻同處於困境,互相以微力救助。
01.《莊子.大宗師》:「泉涸,魚相與處於陸,相呴以濕,相濡以沫。」(源) 02.《莊子.天運》:「泉涸,魚相與處於陸,相呴以溼,相濡以沫,不若相忘於江湖!」(源) 03.《五燈會元.卷二○.東禪思岳禪師》:「臘月初,歲云徂。黃河凍已合,深處有嘉魚。活鱍鱍,跳不脫,又不能相煦以濕,相濡以沫。」 04.明.劉廷諫〈與劉簡齋書〉:「放廢之人,歸來況味殊不惡。沐酬眠食,日與丹鉛蠹魚相濡以沫。」
比喻人同處於困境,而互相以微力救助。
參考詞語:「以沫相濡、沫相濡、濡沫涸轍」
「相濡以沫」出自於《莊子.大宗師》。莊子說明人的生死有如日夜交替一般,自然而然,所以理想的生活並非刻意能追求的。我們往往以為和人親密相處、苦難相助,就是理想。但是哪裡知道那就像離了水來到陸地的魚兒一樣,為了存活,相互用口沫來潤溼對方,雖然好像很親密,卻怎麼樣也不如當初仍在水中,互相不認識時的快樂。「相濡以沫」從原文摘出,比喻同處於困境,互相以微力救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