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眾散親離

ㄓㄨㄥˋ ㄙㄢˋ ㄑㄧㄣ ㄌㄧˊ
  1. 眾人離散,親人背離形容不得人心,處境孤危。《晉書.卷一二三.慕容垂載記》:「淮南之敗,眾散親離,而垂侍衛聖躬,誠不可忘。」也作「親離眾叛」、「眾叛親離」。

眾散親離

ㄓㄨㄥˋ ㄙㄢˋ ㄑㄧㄣ ㄌㄧˊ

猶「眾叛親離」。見「眾叛親離」條。01.《晉書.卷一二三.慕容垂載記》:「淮南之敗,眾散親離,而垂侍衛聖躬,誠不可忘。」

辨識

參考詞語:「眾叛親離

典故說明

此處所列為「眾叛親離」之典故說明,提供參考。據《左傳.隱公四年》載,春秋時代,衛國公子州吁(ㄒㄩ)殺了自己的哥哥桓公想要自立為君。由於多數的大臣百姓贊成他弒兄奪位的行為,所以州吁打算出兵攻伐與衛國有世怨的鄭國,希望能藉此提高自己的威望。恰巧當時宋國殤公即位,鄭國收留了從宋國出奔的公子馮,並且想要用武力送他回國為君。州吁便以此為名,聯合宋、陳、蔡等國出兵攻打鄭國。四國的大軍於是開到了鄭國,把首都的東門團團包圍,連續打了五日都沒辦法攻下,只好無功而返。魯隱公就此事問他的大夫眾仲:「你覺得州吁的計謀最後會得逞嗎?」眾仲回答:「我只聽過以德服人,沒聽過以戰亂為手段可以讓人心悅誠服。以亂服人,就像要整理絲線卻不先找出頭緒,只會讓情況愈來愈糟。州吁這個人仗著強大的武力進行殘忍的征伐,總有眾人反叛,親信背離的一日,他的計謀顯然難以得逞。」後來,四國聯軍又再次出兵攻鄭,取得了勝利,但州吁並未因此而獲得百姓的愛戴,反而在不久後就被殺了,果真應驗了眾仲的預言:「眾叛親離,難以濟矣。」「眾叛親離」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,被用來形容不得人心,處境孤立。

書證

  1. 《晉書.卷一二三.慕容垂載記》:「淮南之敗,眾散親離,而垂侍衛聖躬,誠不可忘。」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眾散親離」

有提到「眾散親離」的條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