枝節上又生出分枝。比喻事外復生事端。#語出《圓悟佛果禪師語錄》卷一。
01.《圓悟佛果禪師語錄》卷一:「若據本分草料,猶是節外生枝。不涉化門一句作麼生道?」(源) 02.《圓悟佛果禪師語錄》卷一:「牛頭沒,馬頭回,百億萬劫沒交涉;拈一放一,節外生枝;舉古舉今,無風起浪。」 03.元.孫仲章《勘頭巾》第二折:「我從來甘剝剝與民無私,誰敢道另巍巍節外生枝!」 04.元.楊顯之《瀟湘雨》第二折:「兀的是閒言語,甚意思,他怎肯道節外生枝。」 05.《醒世恆言.卷三五.徐老僕義憤成家》:「阿寄向前說道:『晏官人,田價昨日已是言定,一依分付,不敢短少。晏官人也莫要節外生枝,又更他說。』」 06.《鏡花緣》第八八回:「此是〈天女散花賦〉,並非〈散風散月賦〉。你只言花,何必節外生枝?況花根柢極微,只知獻媚求榮,何能竟要輕視風月!」 07.《兒女英雄傳》第四○回:「這件事真好比風中攪雪,這回書又不免節外生枝,讀者便好留心,看那燕北閒人,怎生替他安家。」 08.《清史稿.卷一五四.邦交志二》:「一則高黎共雪山之地任其節外生枝,自往履勘,將來若果曲從,則即可從此高黎共雪山之頂,沿潞江、金沙江之上流由北直進。」
比喻事外復生事端。
近義:橫生枝節
反義:一帆風順
參考詞語:「節上生枝、節外生事、題外生枝」
《圓悟佛果禪師語錄》一書共二十卷,是北宋佛果禪師弟子紹隆等編,記載佛果禪師生平講述的禪法精要。「節外生枝」的「節」是指植物枝幹分段的地方。一棵樹除主幹外,分歧的枝芽都是從「節」的地方生出。古人觀察了這種自然現象,用「節外生枝」來比喻事外復生事端。比較早見到的文獻是宋代佛果禪師《圓悟佛果禪師語錄》卷一:「若據本分草料,猶是節外生枝。」語錄這兩句話的意思是承上文而來,大概是說佛法一事,自古以來,諸佛強調只能自悟,歷代祖師不落言詮,經藏注解怎麼注也涵括不盡,若單用眼睛去看是無法得道的。所以一個人若是陷溺於自以為是的知識,難免就會節外生枝了。朱熹〈答呂子約書〉文中有段話說:「若左遮右攔,前拖後拽,隨語生解,節上生枝,則更讀萬卷書,亦無用處也。」意思就是說一個人在沒把道理弄清楚之前,隨意去胡亂解說,就像「節上生枝」,只會把道理越弄越紛歧,因此讀再多的書也沒用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