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代盧藏用舉進士而不受重用,乃隱居終南山以求高名,做了大官的故事。#典出唐.劉肅《大唐新語.卷一○.隱逸》。後用「終南捷徑」比喻可以達到求官、求名、求利的便捷途徑。
01.元.王惲〈歸志來圖〉詩:「先生踐跡高千古,不似終南捷徑多。」 02.明.張岱〈與李硯翁書〉:「以此名目,禍我國家者八、九十年,以其黨升沉,用占世數興敗。其黨盛則為終南之捷徑,其黨敗則為元祐之黨碑。」 03.明.章懋〈與韓侍郎書〉:「又休退多年,今驟得美官,而強顏復出,恐貽終南捷徑之誚。」 04.清.秋瑾〈中國女報發刊詞〉:「然而吾又見多數學生,以東瀛為終南捷徑,以學堂為改良之科舉矣。」
比喻可以達到求官、求名、求利的便捷途徑。
參考詞語:「南山捷徑、捷徑終南」
終南山距離唐代京都長安很近,常有朝中顯要入山尋幽訪勝或是燒香拜佛,隱居在此的居士因此頗有入朝為官的機緣,所以終南山一直被當成尋求官職的捷徑。盧藏用就是一個廣為人知的例子。他在舉進士第後,並未得到重用,所以就隱居在終南山,後來果然被召入宮中任職,從此一帆風順,屢獲升遷。當時有位道士司馬承禎,他生性淡泊,不求仕宦,一直隱居在天臺山中,因德高望重,數次被皇上召進朝廷問道。睿宗時,司馬承禎又被請入宮中,當他再度要求歸返天臺山時,盧藏用指著終南山說:「您要隱居,那裡就是個好地方,何必捨近求遠呢!」司馬承禎知道盧藏用的過去,於是回答:「依我看,那裡應該是求官的捷徑吧!」盧藏用聽出他話中的譏刺意味,不由得感到非常的羞愧。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「終南捷徑」,用來比喻可以達到求官、求名、求利的便捷途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