群策群力
ㄑㄩㄣˊ ㄘㄜˋ ㄑㄩㄣˊ ㄌㄧˋ
聚合眾人的智慧和能力。語本漢.揚雄《法言.重黎》。
△「同心同德」、「同心協力」、「戮力同心」
用法
聚合眾人的智慧和能力。
用在「共同努力」的表述上。
例句
- 參加這個遊戲、大家要群策群力才能過關。
- 大家一定要群策群力、把本屆校運會辦得精采。
- 這件事能完成、非我一人之功、是群策群力的成果。
- 這整套系統非常複雜、得靠各位群策群力才能完成。
- 你要廣聽建言、凝聚人心、才能群策群力地把問題解決。
- 此事成敗的關鍵、在於領導人是否能整合力量、群策群力。
- 老闆說:「新的一年、有賴各位同仁群策群力、繼續努力。」
- 不畏山有萬仞高、只要大家團結一致、群策群力、有何困難不能克服?
- 本校此次所以能獲得冠軍、是從校長到同學群策群力、共同努力的結果。
- 我們要將各部會的力量集結起來、群策群力、來戰勝水災所帶來的傷害。
- 父親把大家找到面前說:「希望你們兄弟姊妹群策群力地攜手合作、共度難關。」
- 災區復建不單是地方政府的事、得由所有相關單位群策群力、克服一切困難來完成。
辨識
近義:同心協力、畢力同心、戮力同心
反義:一意孤行、孤行己見、孤軍作戰、單打獨鬥、單槍匹馬、獨斷專行
「群策群力」及「同心協力」都有合作努力的意思。 「群策群力」除合作努力外、另有共同策劃、計謀的意思;「同心協力」則只有團結合作的意思。
群策群力 同心協力 |
○ ○ 參加這個遊戲、大家要∼才能過關。 |
○ ☓ 你要廣聽建言、凝聚人心、才能∼地把問題解決。 |
典故說明
根據《史記.卷七.項羽本紀》的記載、秦朝滅亡之後、楚、漢爭奪天下、結果在垓下這個地方、劉邦的漢軍重挫了項羽的楚軍、之後項羽突破重圍逃到烏江、在烏江畔、他說:「天之亡我、我何渡為!」覺得沒有顏面回去見故鄉的父老、於是自刎而死。項羽將自己失敗的原因歸為天命所致、但漢朝的揚雄不贊同、他認為:「劉邦懂得運用眾人的計策和力量、因此可以得到天下;而項羽因為不能知人善任、剛愎自用、最後落得兵敗自刎的下場、這和天命有什麼關係呢?」此段話見載於《法言》、後來「群策群力」這句成語就從原文中的「漢屈群策、群策屈群力。」演變而出、用來指聚合眾人的智慧和能力。
書證
- 漢.揚雄《法言.重黎》:「漢屈群策、群策屈群力。」(源)
- 宋.文天祥〈己未上皇帝書〉:「至如山巖之氓、市井之靡、刑餘之流、盜賊之屬、其膽勇力絕足以先登、其智辯機警足以間諜、使貪、使愚、使詐、使勇、則群策群力、皆吾屈也。」
- 宋.陳元晉〈見鄭參政啟〉:「寔賴同心同德之臣、亟合群策群力之助。」
- 《明史.卷一四五.姚廣孝等列傳》:「贊曰:『……意者天之所興、群策群力、應時並濟。諸人之得為功臣首也、可不謂厚幸哉!。』」
- 清.金聖歎〈三國志演義序〉:「項羽粗暴無謀、有一范增而不能用、勢不得不一統於群策群力之漢。」
《成語典》版本編號:2020_20241226
© 中華民國教育部 (Ministry of Education, R.O.C.)
使用說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