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聳人聽聞」之「聳人」、典源作「聳動」。使人聽後大為驚駭。※語或本宋.周密《齊東野語.卷七.洪君疇》。 △「危言聳聽」、「駭人聽聞」、「聳動人聽」
使人聽後大為驚駭。
用在「驚恐駭人」的表述上。
近義:駭人聽聞
參考詞語:「聳動聽聞、聳聽聞」
「聳人聽聞」原作「聳動聽聞」。聳、驚駭、驚動的意思。聽聞、所聽到的事情。「聳人聽聞」的意思是指人對於所聽到的事情感到驚駭。宋朝周密所撰《齊東野語》這本書記載很多南宋舊事、而〈洪君疇〉一文是寫洪君疇的生平事蹟。洪君疇、名天錫、宋朝泉州晉江人。理宗寶祐年間、宦官、外戚為禍、卻沒人敢上書彈劾、那時洪君疇恰好被任命為御史、他一向敢於直言、任職後在首次上呈的奏章、強調身為御史、應以公正無私的心、匡正君主行為、並且說:「職責所在、不但不能奉承大臣的旨意、也不敢奉承陛下的旨意。」當然、這種看法和官場諂媚風氣相達異、使人聽到這些話後大為驚駭、震憾。後來「聳人聽聞」這句成語可能從這裡演變而出、用來表示使人聽後大為驚駭。出現「聳人聽聞」的書證如《野叟曝言》第三五回:「文白以區區一衿、敢於指斥其短、欲誅戮其身、真可謂不畏強禦者矣!比著那史冊上的朱雲請劍、李膺破柱、更足聳人聽聞!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