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容貌儀態不如別人而感覺羞愧。語本南朝宋.劉義慶《世說新語.容止》。後用「自慚形穢」泛指與人相比自愧不如。
01.《聊齋志異.卷四.雙燈》:「魏視書生,錦貂炫目,自慚形穢,靦顏不知所對。」 02.《歧路燈》第七二回:「婁樸學問淵博,這紹聞久不親書,已成門外漢。……紹聞在婁樸面前,不免自慚形穢。」 03.《鏡花緣》第一九回:「細細看去,不但面上這股黑氣萬不可少,並且回想那些脂粉之流,反覺其醜。小弟看來看去,只覺自慚形穢。」 04.《三俠五義》第三五回:「誰知見了顏生,不但衣冠鮮明,而且像貌俊美,談吐風雅,反覺得跼蹐不安,自慚形穢,竟自無地可容,連一句整話也說不出來。」 05.《文明小史》第二五回:「濟川看看他們,再看看自己,覺著背後拖了一條辮子,像豬尾巴似的,身上穿的那不伶不俐的長衫,正合著古人一句話,叫做『自慚形穢!』」 06.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一○四回:「卻也奇怪,他的老婆聽說他要納妾,非但並不阻擋,並且竭力慫恿。也不知他是生性不妒呢?還是自慚形穢?或是別有會心?那就不得而知了。」
泛指與人相比自愧不如。
參考詞語:「自覺形穢、覺我形穢」
「自慚形穢」原作「覺我形穢」。史書上記載,晉代衛玠神采秀美俊逸,在當時是有名的美男子,凡是見過他的人,都以玉人來形容他,所以經常有人爭相目睹他的神采。在《世說新語.容止》中也記載了這麼一則事件:驃騎將軍王濟是衛玠的舅舅,容貌儀態雖然也長得俊美爽朗,但是和外甥衛玠相較之下就相形見絀,所以王濟經常不由的感嘆說:「珠玉在側,覺我形穢!」「自慚形穢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本指容貌儀態不如人而覺羞愧,後來泛指與人相比自愧不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