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.明.方孝孺〈企高軒記〉:「孺子業儒而太玄習道家言,孺子自食其力,而太玄衣食於國。」 02.明.李昌祺《剪燈餘話.卷四.泰山御史傳》:「(宋珪)居貧,自食其力,隱田里間,以教授為業,非義不為,人敬憚之。」 03.《聊齋志異.卷一一.黃英》:「自食其力不為貪,販花為業不為俗。人固不可苟求富,然亦不必務求貧也。」 04.清.朱彝尊〈屠東蒙詩集序〉:「東蒙少補學官弟子,兵後棄去,躬耕於郊野,自食其力,口不言貧。」 05.《清史稿.卷一二○.食貨志一》:「驅無餉之兵,使自食其力,勢且壯志銷於畎畝,精銳蝕於農作,有屯而實無兵,有兵而實無用,轉非創屯本意,不如不裁其餉,而悉以屯利歸公。」
憑藉自己的勞力養活自己。
近義:自給自足
根據《漢書.卷二四.食貨志上》記載,漢文帝時,賈誼見到人民紛紛棄農從商,擔心將來造成糧食不足的問題,於是向文帝力陳農業是立國的根本,朝廷應當鼓勵人民從事農耕,使每個人都能憑藉自己的力量養活自己,讓那些從事工、商等末技及游蕩不務正業的人從事耕種,這麼一來就會有充足的存糧,人民就能安居樂業,國家富強安寧,而不至於像現在這樣生活在危懼之中。漢文帝聽取賈誼的建議,就開闢籍田親自耕種,勸導人民務農。「自食其力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用來指憑藉自己的力量養活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