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舉軍盡沒

ㄐㄩˇ ㄐㄩㄣ ㄐㄧㄣˋ ㄇㄛˋ

即「全軍覆沒」。見「全軍覆沒」條。01.《魏書.卷三五.崔浩傳》:「劉裕得關中,留其愛子精兵數萬,良將勁卒,猶不能固守,舉軍盡沒。」(源)

辨識

參考詞語:「全軍覆沒

典故說明

此處所列為「全軍覆沒」之典故說明,提供參考。「全軍覆沒」原作「舉軍盡沒」。蠕蠕,即柔然,為古代少數民族之一。初屬拓拔部,為東胡族的苗裔。北魏時,游牧於今鄂爾渾河和土拉河流域,建立政權。北魏世祖拓拔燾在位年間,屢次想北伐滅之。但是當世祖提出此議,朝中大臣幾乎全部反對,認為將會誘引南方劉宋乘隙來伐,恐怕得不償失。但崔浩卻表贊成,他說:「當初劉裕乘後秦內亂大軍北伐,攻下關洛,並留次子劉義真與大批的精兵鎮守長安,但後來仍被夏主赫連勃勃攻破,軍隊全被消滅創傷至今尚且未平復,怎麼敢來攻打我們呢?此時正是北伐的良機,可獲一勞永逸的長久之利。」於是世祖大悅,決意北伐。「全軍覆沒」這句成語,就從這裡的「舉軍盡沒」演變而出,用來比喻完全喪失或澈底失敗

書證

  1. 《魏書.卷三五.崔浩列傳》:「劉裕得關中,留其愛子,精兵數萬,良將勁卒,猶不能固守,舉軍盡沒。」(源)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舉軍盡沒」

有提到「舉軍盡沒」的條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