猶「三顧茅廬」。見「三顧茅廬」條。01.元.陶宗儀《南村輟耕錄.卷一○.丘真人》:「豈不聞渭水同車、茅廬三顧之事、奈何山川懸闊、有失躬迎之禮。」02.元.無名氏《醉寫赤壁賦》第一折:「你便能勾片言折獄、一語興邦、不肯去蘭省一朝登北闕、便想這茅廬三顧到南陽。」
參考詞語:「三顧茅廬」
此處所列為「三顧茅廬」之典故說明、提供參考。東漢末年天下紛亂、打著「復興漢室」名號起兵的劉備、在屯田新野時、從徐庶口中得知避居在南陽隆中的諸葛亮是個能人、於是前去拜訪、一連去了三次、才見到人。諸葛亮在〈前出師表〉中提到了這件事:「先帝不以臣卑鄙、猥自枉屈、三顧臣於草廬之中。」劉備不顧身分、一連三次專程拜訪的誠心、終於感動諸葛亮答應出山替他奔波效力。後來「三顧茅廬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、用來比喻對賢才真心誠意的邀請、拜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