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虎口逃生

ㄏㄨˇ ㄎㄡˇ ㄊㄠˊ ㄕㄥ
  1. 比喻經過極大的危險,才安全逃脫。明.許自昌《水滸記》第一六齣:「虎口逃生,拯救求憐切人。」也作「虎口餘生」。

虎口逃生

ㄏㄨˇ ㄎㄡˇ ㄊㄠˊ ㄕㄥ

猶「虎口餘生」。見「虎口餘生」條。01.元.無名氏《硃砂擔》第一折:「我如今在虎口逃生,急騰騰,再不消停。」02.明.許自昌《水滸記》第一六齣:「虎口逃生,拯救求憐切人。」

辨識

參考詞語:「虎口餘生

典故說明

此處所列為「虎口餘生」之典故說明,提供參考。孔子和柳下季是朋友,柳下季的弟弟盜跖是天下大盜。孔子對柳下季說:「你是魯國賢人,弟弟卻是盜賊首領,你不覺得羞恥嗎?我願意替你去勸說他。」柳下季對孔子說:「盜跖個性殘暴,容易發怒,根本不受教,我勸你不用去了!」孔子不聽,還是去見了盜跖,後來被盜跖用言語羞辱了一頓,討了個沒趣,垂頭喪氣地回去。回到魯國東門外,剛好遇見柳下季,柳下季問孔子:「幾天不見,是不是去看盜跖了?」孔子說:「是啊!盜跖果真不受教,順他的意就讓人生,逆他的意就要人死,此行的危險,真有如『料虎頭,編虎須』,我差點被老虎吃掉啊!」後來「虎口餘生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用來比喻冒大險而不死。

書證

  1. 元.無名氏《硃砂擔》第一折:「我如今在虎口逃生,急騰騰,再不消停。」
  2. 明.許自昌《水滸記》第一六齣:「虎口逃生,拯救求憐切人。」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虎口逃生」

有提到「虎口逃生」的條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