像蟲子一樣扭曲著身軀欲有所行動。比喻人意圖為害作亂。語本《左傳.昭公二十四年》。 △「躍躍欲試」
01.宋.王質〈論廟謀疏〉:「越千里以伐人,而強晉蠢蠢然又有欲動之勢。形孤而心搖,必不能久矣!」 02.明.張岱《陶庵夢憶.卷五.金山競渡》:「金山上人團簇,隔江望之,螘附蜂屯,蠢蠢欲動。」
比喻人意圖為害作亂。
「蠢蠢欲動」及「躍躍欲試」都有急切想要開始行動的意思。
「蠢蠢欲動」側重於意圖為害作亂;「躍躍欲試」側重於興奮地想要嘗試。 |
蠢蠢欲動 躍躍欲試 ○ ㄨ 面對偷渡客∼,海防單位隨時都得嚴陣以待。 ㄨ ○ 聽完老師對實驗過程清晰有趣的講解,學生們個個都∼。
「蠢蠢」是動亂不安的意思,在《左傳.昭公二十四年》中記載,鄭定公出訪晉國,子大叔隨行相禮,會見晉卿范獻子。因為前年四月周景王駕崩,為了爭奪王位,王室大亂,最後才由晉國出面平亂,立了周敬王。面對動盪不安的中原局勢,范獻子感到憂心忡忡,就問子大叔道︰「我們對王室應該怎麼辦呢?」子大叔回答︰「我這老頭子,對於自己的國家都不關心了,哪還管得著王室!不過王室的安危,的確和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。現在王室蠢蠢不安,像我們這種小國確實感到十分害怕。至於大國的憂慮,我們又怎麼能知道呢?還是請您及早考慮考慮吧。畢竟王室不得安寧,可說是晉國的恥辱啊!」范獻子聽了,便找韓宣子商量,決定明年召集諸侯開會。後來「蠢蠢欲動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用來比喻人意圖為害作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