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行尸走骨

ㄒㄧㄥˊ ㄕ ㄗㄡˇ ㄍㄨˇ
  1. 會走動沒有魂魄的軀體。比喻人沒有生氣活力,迷糊過日子。宋.張君房《雲笈七籤.卷六○.聖正規法》:「雖位極人臣,皆行尸走骨矣。」也作「行尸走肉」。

行尸走骨

ㄒㄧㄥˊ ㄕ ㄗㄡˇ ㄍㄨˇ

猶「行屍走肉」。見「行屍走肉」條。01.宋.張君房《雲笈七籤.卷六○.聖正規法》:「雖位極人臣,皆行尸走骨矣。」

辨識

參考詞語:「行屍走肉

典故說明

此處所列為「行屍走肉」之典故說明,提供參考。「行屍走肉」原作「行尸走肉」。「行屍」是指會走動屍體。「走肉」是會走動而沒有靈魂的軀體。所以「行屍走肉」是指光有軀殼而沒有靈魂徒具形骸而毫無生氣的人。在晉.王嘉的《拾遺記》中,提到東漢有個名叫任末的人,勤奮好學,各方面都學習,沒有固定的老師,出外求學也不辭路途遙遠。他用茅草編成小草屋,削尖荊木做成筆,在樹上刻出汁液當做墨汁,刻苦地習文寫字,在艱苦的環境下苦讀而有所成就。他在臨終時告誡門徒說:「一個人如果好學,就算死了,也好像還活著一樣。不學習的人,即使他還活著,卻只是個會走動而沒有魂魄的軀殼一樣,徒具形骸而無所作為的人。」後來「行屍走肉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用來比喻徒具形骸,毫無生氣,庸碌無為的人。

書證

  1. 宋.張君房《雲笈七籤.卷六○.聖正規法》:「雖位極人臣,皆行尸走骨矣。」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行尸走骨」

有提到「行尸走骨」的條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