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見噎廢食

ㄐㄧㄢˋ ㄧㄝ ㄈㄟˋ ㄕˊ
  1. 比喻為了某種小問題怕再出錯,就把正事擱下來不做。參見因噎廢食」條。清.李漁《閒情偶寄.卷一三.種植部.茉莉》:「人皆畏凍而滴水不澆,是以枯死,此見噎廢食之法,有避嘔逆而經時絕粒,其人尚存乎?」

見噎廢食

ㄐㄧㄢˋ ㄧㄝ ㄈㄟˋ ㄕˊ

猶「因噎廢食」。見「因噎廢食」條。01.清.李漁《閒情偶寄.卷一三.種植部.木本茉莉》:「人皆畏凍而滴水不澆、是以枯死、此見噎廢食之法。有避嘔逆而經時絕粒、其人尚存者乎?」

辨識

參考詞語:「因噎廢食

典故說明

此處所列為「因噎廢食」之典故說明、提供參考。《呂氏春秋》一書為戰國時秦相呂不韋聚集門客、各記所聞論述而成、種種異說雜陳於書中、為雜家之祖。〈蕩兵〉一篇主要論述用兵的重要、為辯駁墨家非攻之說而作。作者認為、父母若從不鞭打小孩、便無法禁止孩子的叛逆頑劣;國家若沒有刑罰、便無法禁止人民的相互衝突;天子若不行誅伐、便無法禁止諸侯之間的的暴力相向。所以一些必要的懲罰不應該廢除、只是在運用時必須有技巧。在用兵方面也是同樣的道理、聖明君王應擁有可除暴安良的軍隊、而非不需要軍隊。假使有人在吃飯時噎死、就禁止天下人飲食;有人在乘船時溺死、就禁止天下人乘船;都是很荒謬的事!那麼、有人因為曾有君王用兵喪失國家、就想盡廢天下的軍隊、同樣是荒謬的事。那軍隊是不能廢止的、它就像水火一般、用得適當便是福、用得不適當便是禍。後來「因噎廢食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、用來比喻因曾經出過差錯、唯恐再錯而不去做該做的事。

書證

  1. 清.李漁《閒情偶寄.卷一三.種植部.木本.茉莉》:「人皆畏凍而滴水不澆、是以枯死、此見噎廢食之法。有避嘔逆而經時絕粒、其人尚存者乎?」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見噎廢食」

有提到「見噎廢食」的條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