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聽從某人說的話、出的計謀。形容某人深受信任。#語本《史記.卷九二.淮陰侯列傳》。 △「百依百順」、「解衣推食」
01.《魏書.卷三五.崔浩列傳》:「史臣曰:『……屬太宗為政之秋,值世祖經營之日,言聽計從,寧廓區夏。』」 02.《三國演義》第一六回:「某昔從李傕,得罪天下;今從張繡,言聽計從,不忍棄之。」 03.明.吾邱瑞《運甓記》第一六齣:「昔與兄弟茂弘,同隨丞相渡淮,弟裁機務,吾掌兵權,所喜言聽計從,信任勿貳。」 04.《警世通言.卷四.拗相公飲恨半山堂》:「安石既為首相,與神宗天子相知,言聽計從,立起一套新法來。」 05.《醒世恆言.卷二○.張廷秀逃生救父》:「王員外又為玉姐要守著廷秀,觸惱了性子,到愛著趙昂夫婦小心熱鬧,每事言聽計從。」 06.《三俠五義》第八九回:「我乃自幼服侍相公,時刻不離左右、說一是一、說二是二、言聽計從的錦箋。」 07.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七回:「只因這位大帥,念著他們是共過患難的人,待他們極厚,真是算得言聽計從的了。」
形容某人深受信任。
參考詞語:「言從計行、言聽計用、言聽計行、言行計從」
「言聽計從」及「百依百順」都有完全聽從他人意見的意思。
「言聽計從」側重於信任之意;「百依百順」側重於順從之意。 |
言聽計從 百依百順 ○ ㄨ 經理很信任小王,對他總是∼。 ㄨ ○ 他非常寵愛妻子,對她的要求總是∼。
「言聽計從」原作「言聽計用」,指說的話、出的計都被採用,出自於《史記.卷九二.淮陰侯列傳》。敘述秦亡後,楚漢相爭,劉邦的勢力漸強,攻下楚不少領地,楚王項羽備受威脅。於是派人去向握有重兵的韓信遊說,希望他能棄劉邦投靠自己。但韓信回絕說:「臣事項王,官不過郎中,位不過執戟,言不聽,畫不用,故倍楚而歸漢。漢王授我上將軍印,予我數萬眾,解衣衣我,推食食我,言聽計用,故吾得以至於此。」意思即是:「當初我跟著項羽不受重用,所以才轉而投效劉邦。劉邦對我關懷備至,給我吃穿,還封我為將軍,配給我軍隊,對我十分信任,我才能有今天的地位啊!」其中「言聽計用」即是指韓信所說的話、提供的計謀都被劉邦所重視、採用,因此他堅決地表示絕不背叛。後來「用」演變為「從」,指聽從某人說的話、出的計謀。形容某人深受信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