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言行計從

ㄧㄢˊ ㄒㄧㄥˋ ㄐㄧˋ ㄘㄨㄥˊ
  1. 說的話和獻的計謀都被採用。形容深被信任。《宋史.卷三三六.司馬光傳》:「光自見言行計從,欲以身徇社稷。」

言行計從

ㄧㄢˊ ㄒㄧㄥˊ ㄐㄧˋ ㄘㄨㄥˊ

猶「言聽計從」。見「言聽計從」條。01.《三國志.卷五四.吳書.周瑜魯肅呂蒙傳.周瑜》裴松之注引《江表傳》:「丈夫處世,遇知己之主,外託君臣之義,內結骨肉之恩,言行計從,禍福共之。」02.《宋史.卷三三六.司馬光列傳》:「光自見言行計從,欲以身徇社稷,躬親庶務,不舍晝夜。」

辨識

參考詞語:「言聽計從

典故說明

此處所列為「言聽計從」之典故說明,提供參考。「言聽計從原作言聽計用」,指說的話、出的計都被採用,出自於《史記.卷九二.淮陰侯列傳》。敘述秦亡後,楚漢相爭,劉邦的勢力漸強,攻下楚不少領地,楚王項羽備受威脅。於是派人去向握有重兵的韓信遊說,希望他能棄劉邦投靠自己。但韓信回絕說:「臣事項王,官不過郎中,位不過執戟,言不聽,畫不用,故倍楚而歸漢。漢王授我上將軍印,予我數萬眾,解衣衣我,推食食我,言聽計用,故吾得以至於此。」意思即是:「當初我跟著項羽不受重用,所以才轉而投效劉邦。劉邦對我關懷備至,給我吃穿,還封我為將軍,配給軍隊,對我十分信任,我才能有今天的地位啊!」其中「言聽計用」即是指韓信所說的話、提供計謀都被劉邦所重視、採用,因此他堅決地表示絕不背叛。後來「演變為「」,指聽從某人說的話、出的計謀。形容某人深受信任。

書證

  1. 《三國志.卷五四.吳書.周瑜魯肅呂蒙傳.周瑜》裴松之注引《江表傳》:「丈夫處世,遇知己之主,外託君臣之義,內結骨肉之恩,言行計從,禍福共之。」
  2. 《宋史.卷三三六.司馬光列傳》:「光自見言行計從,欲以身徇社稷,躬親庶務,不舍晝夜。」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言行計從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