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貪贓枉法

ㄊㄢ ㄗㄤ ㄨㄤˇ ㄈㄚˇ
  1. 官員接受賄賂而違犯法令、破壞制度。
    [例]公職人員不可貪贓枉法。

貪贓枉法

ㄊㄢ ㄗㄤ ㄨㄤˇ ㄈㄚˇ
  1. 貪汙受賄,破壞法紀。《喻世明言.卷二一.臨安里錢婆留發跡》:「做官的貪贓枉法得來錢鈔,此乃不義之財。」也作「貪贓壞法」。

貪贓枉法

ㄊㄢ ㄗㄤ ㄨㄤˇ ㄈㄚˇ

指貪汙受賄,破壞法紀語或本元.無名氏《陳州糶米》第二折。 受賕枉法

用法

指貪汙受賄,敗亂法紀。

用在「貪污違紀」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  1. 王經理貪贓枉法,挪用公款,終於被捕。
  2. 像他這樣公然貪贓枉法,實為法律所難容
  3. 像你這種貪贓枉法的行為,最後一定會東窗事發。
  4. 公職人員要有更高的道德操守,千萬不可貪贓枉法。 
  5. 王鎮長是個貪贓枉法的傢伙,因此鎮民都將他恨得咬牙切齒。
  6. 這個官員憑借手中的權力,營私舞弊,貪贓枉法,終於被繩之以法。

辨識

近義:違法亂紀

反義:正直無私洗手奉職廉潔奉公

參考詞語:「貪贓壞法、壞法婪贓

典故說明

「貪贓枉法」原作「貪贓壞法」。贓,指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財物。「貪贓枉法」表示為了貪圖非分之財,而做出違法犯紀之事。過去多用在官吏身上,指官吏為了收受賄賂,而破壞法律。古代的官員社會上少數擁有地位和權力的人,如果他們品行不端,貪圖不義之財,濫用國家給予他們的權力,自然會對百姓造成極大的痛苦。例如所引典源,元.無名氏《陳州糶米》第二折︰「誰想那兩個到的陳州,貪贓壞法,飲酒非為。」便是指劉衙內的兩個兒子去陳州糶米,卻貪圖賄賂,中飽私囊,花天酒地,胡作非為,絲毫沒有盡到身為官員的責任。「貪贓枉法」後來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指貪汙受賄,破壞法紀。

書證

  1. 《喻世明言.卷二一.臨安里錢婆留發跡》:「婆留道:『做官的貪贓枉法得來的錢鈔,此乃不義之財,取之無礙。』」
  2. 《大清會典.卷六.吏部.考功清吏司.功過》:「佐貳雜職,因貪贓枉法革職者,追俸;因公罣誤者,免追。」
  3. 《大清律例.卷四.名例律上.除名當差》:「凡知縣以上及佐貳雜職等官,因貪贓枉法革職者,任內有降罰案件,照例仍追編俸外;如佐雜等官,實係因公罣誤,毋論任內降罰案件多寡,所有食過編俸,一㮣免其追賠。」
  4. 《清朝文獻考.卷六○.選舉考.考課.雍正六年》:「乃見從前卓異之員,而後任內竟至貪贓枉法,罹於重罪。」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貪贓枉法」

有提到「貪贓枉法」的條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