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路不拾遺

ㄌㄨˋ ㄅㄨˋ ㄕˊ ㄧˊ
  1. 遺,失物。路人看見道路上的失物不會據為己有。形容社會風氣良好。
    [例]理想中的大同世界是路不拾遺,夜不閉戶。

路不拾遺

ㄌㄨˋ ㄅㄨˋ ㄕˊ ㄧˊ
  1. 路人看見道路上的失物不會據為己有。形容社會風氣良好。《三國演義》第八七回:「兩川之民,忻樂太平,夜不閉戶,路不拾遺。」《老殘遊記》第三回:「因為他辦強盜辦的好,不到一年竟有路不拾遺的景象。」也作「道不拾遺」、「路無拾遺」。

路不拾遺

ㄌㄨˋ ㄅㄨˋ ㄕˊ ㄧˊ

「路不拾遺」之「」、典源作「」。在路上看見別人的失物不會據為己有。形容社會風氣良好。語本《戰國策.秦策一》。

用法

不會撿拾路上失物、據為己有;形容社會風氣良好。褒義。

用在「治安良好」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  1. 路不拾遺、夜不閉戶、正是社會治安良好的最佳寫照
  2. 這個地方的社會風氣很好、人人路不拾遺、家家夜不閉戶。
  3. 官吏廉明、上行下效、這個地方確實已經達到路不拾遺的境界
  4. 就當前世道人心而言、能夠做到路不拾遺的君子、恐怕為數不多。
  5. 這個小鎮的治安還算良好、居民雖然不能夜不閉戶、最少大家路不拾遺。

辨識

近義:夜不閉戶

參考詞語:「道不拾遺、塗不拾遺、路無拾遺

典故說明

「路不拾遺」原作「道不拾遺」。商鞅原本是衛國的貴族、喜好刑名之學、事魏相公叔痤。後公叔痤死、魏王不用、於是逃亡至秦國、得到秦孝公賞識、用為秦國宰相。商鞅治理秦國、實行變法、施行法令極其澈底、一切公正無私。懲治犯罪之人、不避強權貴族;獎賞有功者、也不會偏袒親信。即使是太子犯法、也處罰老師、施以黥劓之刑。新法施行一年後、路上有別人遺失的物品、大家都不會把它撿起來據為己有、人民對於不應得的東西、也不會任意地攫取、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。在軍政方面、國家軍備也顯得十分強大、諸侯各國因此都很畏懼秦國。後來「路不拾遺」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、用於形容社會風氣良好。「路不拾遺」的實際例子、分別在《韓非子.內儲說下》及《韓非子.外儲說左上》有記載:孔子在魯國的時候、把魯國治理得很好。春秋時鄭國的子產當了五年宰相、也把國家治理得很好。二者都讓國家出現了「道不拾遺」的太平景象。

書證

  1. 漢.賈誼《新書.卷七.先醒》:「昔楚莊王即位、自靜三年、以講得失、……百姓富、民恆一、路不拾遺、國無獄訟。」
  2. 《晉書.卷一一三.符堅載記上》:「於是百僚震肅、豪右屏氣、路不拾遺、風化大行。」
  3. 《三國演義》第八七回:「兩川之民、忻樂太平、夜不閉戶、路不拾遺。」
  4. 《警世通言.卷一九.崔衙內白鷂招妖》:「(崔丞相)在任果然是如水之清、如秤之平、如繩之直、如鏡之明。不一月之間、治得府中路不拾遺。」
  5. 《醒世恆言.卷二四.隋煬帝逸遊召譴》:「這首詩單表隋文帝篡周滅陳、奄有天下、一統太平、真個治得外戶不閉、路不拾遺。」
  6. 《老殘遊記》第三回:「因為他辦強盜辦的好、不到一年竟有路不拾遺的景象、宮保賞識非凡。」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路不拾遺」

有提到「路不拾遺」的條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