蹤跡。[例]軌躅
→躑躅
《國語辭典簡編本》版本編號:2014_20250326
© 中華民國教育部 (Ministry of Education, R.O.C.)
使用說明
名
足跡、蹤跡。《漢書.卷一○○.敘傳上》:「伏周、孔之軌躅,馳顏、閔之極摯。」唐.丘丹〈經湛長史草堂〉詩:「偶尋野外寺,仰慕賢者躅。」
比喻前賢的行為、功績。宋.蘇軾〈送頓起〉詩:「岱宗已在眼,一往繼前躅。」
動
踩踏。《逸周書.卷九.太子晉解》:「師曠東躅其足,曰:『善哉善哉!』」
形
參見「躑躅」條。
《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》版本編號:2015_2025032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