違背、違逆。[例]迕逆、乖迕
《國語辭典簡編本》版本編號:2014_20250326
© 中華民國教育部 (Ministry of Education, R.O.C.)
使用說明
動
違背、違逆。《漢書.卷五三.景十三王傳.廣川惠王劉越傳》:「宮人畏之,莫敢復迕。」
遇、逢。《後漢書.卷六六.陳蕃傳》:「王甫時出,與蕃相迕。」
觸犯、冒犯。《資治通鑑.卷六三.漢紀五十五.獻帝建安五年》:「公貌寬而內忌,不亮吾忠,而吾數以至言迕之。」《聊齋志異.卷二.巧娘》:「笑問:『何迕巧娘?』生言:『不自知罪。』」
夾雜、錯雜。《文選.宋玉.風賦》:「耾耾雷聲,迴穴錯迕。」唐.李善.注:「錯迕,雜錯交迕也。」清.徐珂《清稗類鈔.動物類.毗陵驛馬》:「蹏聲、鐸聲、箠聲迕交衢,晝夜不絕。」
(一)之又音。
《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》版本編號:2015_2025032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