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連篇累幅

ㄌㄧㄢˊ ㄆㄧㄢ ㄌㄟˇ ㄈㄨˊ
  1. 文字敘述冗長,篇幅過多。如:「他的文章常是連篇累幅,讓人找不出重點。」也作「連篇累牘」。

連篇累幅

ㄌㄧㄢˊ ㄆㄧㄢ ㄌㄟˇ ㄈㄨˊ

猶「連篇累牘」。見「連篇累牘」條。01.明.汪砢玉《珊瑚網.卷一一.張居貞與袁子英詩手稿》:「用筆遣意,疾徐頓挫,濃纖間出,故雖連篇累幅,不厭其多。」02.清.湯斌〈江南鎮江府海防同知冉渠吳公墓志銘〉:「偶爾撰述信筆抒寫,連篇絫(累)幅。」

辨識

參考詞語:「連篇累牘

典故說明

此處所列為「連篇累牘」之典故說明,提供參考。據《隋書.卷六六.李諤列傳》載,李諤是隋代著名的文人,十分受到隋文帝的重用,被授與治書侍御史的官職,又被封為南和伯。他為人正直,通達時務,很受眾人的推崇。他的學問和口才都很好,對任何時事不滿就寫文章上書皇帝,表達自己的意見,文帝幾乎都會接納。李諤看到當時人所寫的文章,多半承襲六朝的風格,詞藻雖華麗,但內容卻十分空洞。於是上書皇帝,說明這種情況的嚴重性,古時候風行教化,人人知書達禮,寫的文章都能表達美德與大道。但是到了後來,禮教漸漸衰落,為文不再注重道理,只知計較字詞的運用,內容也不外乎是形容風花雪月。李諤認為這種風氣對社會會造成不良的影響,應該立即矯正。文中用「連篇累牘,不出月露之形;積案盈箱,唯是風雲之狀」等句,說明六朝以來的文學,每每篇幅冗長,但內容卻很空洞,題材多屬詠物,文章盡是詞藻的堆砌而已。「連篇累牘」這句成語就用來形容文章篇幅冗長。

書證

  1. 明.汪砢玉《珊瑚網.卷一一.張居貞與袁子英詩手稿》:「用筆遣意,疾徐頓挫,濃纖間出,故雖連篇累幅,不厭其多。」
  2. 清.湯斌〈江南鎮江府海防同知冉渠吳公墓志銘〉:「偶爾撰述,信筆抒寫,連篇絫(累)幅。」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連篇累幅」

有提到「連篇累幅」的條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