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ㄒㄧㄝˊ
部,共7畫】
  1. 思想、行為不正當、不合規範的。與「」相對。
    [例]奸邪邪念、邪惡

  2. 無法理解的怪異事件。
    [例]中邪驅邪

ㄧㄝˊ
部,共7畫】
  1. 助詞。用於句末,表示疑問或感嘆的語氣。同「」。

ㄒㄧㄚˊ
部,共7畫】
  1. (一)之又音。

ㄒㄧㄝˊ
部,共7畫】

  1. 不正當的。如:「邪念」、「邪心」、「邪惡」。宋.王安石〈答司馬諫議論〉:「闢邪說,難壬人,不為拒諫。」

  2. 奇怪、異於正常的。如:「邪事」、「邪門」、「邪魔」。《兒女英雄傳》第六回:「這可是邪的!難道那小子有這麼大神通不成?」

  3. 偏斜不正的。通「」。《詩經.小雅.采菽》:「赤芾在股,邪幅在下。」

  1. 不正當的思想或行為。如:「改邪歸正」、「奸邪」。《論語.為政》:「詩三百,一言以蔽之,曰思無邪。」

  2. 人事無法理解的怪異事件。如:「中邪」、「驅邪」、「百邪不侵」。

  3. 中醫稱足以傷人致病的四時之氣或環境因素。如:「風邪」、「寒邪」。

ㄒㄩˊ
部,共7畫】

  1. 慢慢的。通「」。《詩經.邶風.北風》:「其虛其邪,既亟只且。」漢.鄭玄.箋:「邪,讀如徐,言今在位之人其故威儀虛徐寬仁者,今皆以為急刻之行矣,所以當去以此也。」

ㄧㄝˊ
部,共7畫】

  1. 用於句末,表示疑問感嘆語氣。同「」。《莊子.養生主》:「弟子曰:『非夫子之友邪?』」《史記.卷六一.伯夷傳》:「儻所謂天道,是邪?非邪?」

  2. 參見邪呼」、「邪許」條。

ㄩˊ
部,共7畫】

  1. 剩餘。《史記.卷二六.曆書》:「歸邪於終,事則不悖。」南朝宋.裴駰.集解:「邪,餘分也;終,閏月也。」


有提到「邪」的條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