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宮室屋簷四角向外翹起,簷角內以兩枝角梁與一枝短柱相互鬥合,形成如鳥翼飛揚般的三角結構;支撐簷角的角梁則反向朝宮室中心,以榫卯鉤住固定,拉住揚起的翼角。指宮室的建築結構交錯,設計精巧。語出唐.杜牧〈阿房宮賦〉:「五步一樓,十步一閣。廊腰縵迴,簷牙高啄,各抱地勢,鉤心鬥角。」元.許有壬〈送界畫林一清赴台州〉詩:「鉤心鬥角矗蜂房,各抱地勢分垠堮。」
精心構思,爭奇鬥巧。《金陵大報恩寺塔志.卷七.集文》引明.陳沂〈報恩寺琉璃浮圖記〉:「陶珽為象,品第甲乙,鉤心鬥角,合而甃之,為大浮圖。」清.徐珂《清稗類鈔.文學類.張文襄退食尋詩》:「其讌會時,又無往而不分韻題詩,即最促時間,亦必鉤心鬥角,作詩鐘一二。」
形容宮室建築的結構精緻巧妙。語出唐.杜牧〈阿房宮賦〉。後用「鉤心鬥角」比喻詩文的布局結構精心巧製、爭奇鬥勝。亦用於比喻競鬥心機、刻意經營。 △「明爭暗鬥」、「爾虞我詐」
比喻競鬥心機、刻意經營。
用在「狡猾詭詐」的表述上。
反義:同心協力、肝膽相照、披肝瀝膽、相安無事、推心置腹、開誠布公
參考詞語:「鬥角鉤心」
「爾虞我詐」及「鉤心鬥角」都有彼此間相互爭鬥的意思。 「爾虞我詐」側重於互相欺騙;「鉤心鬥角」側重於暗中競鬥心機、設計對方。
爾虞我詐 鉤心鬥角 |
○ ☓ 這篇報導揭露了社會上∼的事情、令人心生警惕。 |
☓ ○ 他們表面上和睦、實際上∼、結怨已深。 |
杜牧(西元803∼852)、字牧之、號樊川、唐朝京兆人。個性剛直、詩風豪邁不羈、文章縱橫奧衍、多切中經世之務、在晚唐的成就頗高、時人稱為「小杜」、以別於杜甫。著有《樊川集》、代表作品有〈阿房宮賦〉、〈泊秦淮〉等。因生活在內憂外患的晚唐時期、一直關心國事、抱有挽救危亡、以恢復唐王朝繁榮昌盛的理想。典源內容描寫秦始皇時、認為咸陽城人口太多、秦宮太狹小、於是耗費了大量的時間、勞力和金錢、在今陜西省長安縣西北建造了阿房宮、規模富麗堂皇、是秦朝最大的宮殿。而唐敬宗在繼位後、也廣造宮室、致使天怒人怨、所以他寫了這一篇〈阿房宮賦〉、以秦朝的濫用民力、奢逸亡國為例、借以諷喻當世。秦朝阿房宮佔地有三百多里、樓層高度足以隔離天空和陽光、從驪山北面開始、蜿蜒向西、一直到咸陽。五步就有一座樓、十步就有一座閣;綿亙曲折的走廊、有如縵帛的迴環;那高翹的簷牙、像啄食的鳥喙;順著地勢的高下、構造彼此重疊交錯。盤迴曲折、像蜂房、像水渦、高聳直立、不知有幾千幾萬個院落。深邃幽遠、高高低低的建築、常讓人分不出西東;宮中的景色也常讓人不知身在何處。在一天之內、同一個宮殿之中、氣候卻大不相同。後來「鉤心鬥角」被用來形容宮室建築的結構精緻巧妙。在清代梁紹壬《兩般秋雨盦隨筆.卷一.詠物詩》所云:「近時詩家詠物、鉤心鬥角、有突過前人者。」這幾句中、已非原來的用法、而是用於比喻詩文的布局結構精心巧製、爭奇鬥勝。在其另外一篇《兩般秋雨盦隨筆.卷一.象棋》說:「夫救彼正所以固我也、鉤心鬥角、更難于二人對局者。」則是轉為比喻競鬥心機、刻意經營的意思、也就是現今常用的意義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