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開誠布公

ㄎㄞ ㄔㄥˊ ㄅㄨˋ ㄍㄨㄥ
  1. 用誠心與公道對待他人。形容誠懇待人,坦白無私。語本《三國志‧卷三十五‧蜀書‧諸葛亮傳》。
    [例]總經理為人處世一向開誠布公,因此深獲員工們的愛戴。

開誠布公

ㄎㄞ ㄔㄥˊ ㄅㄨˋ ㄍㄨㄥ
  1. 語本《三國志.卷三五.蜀書.諸葛亮傳》:「諸葛亮之為相國也,撫百姓,示儀軌,約官職從權制,開誠心,布公道。」比喻誠意待人,坦白無私。宋.文天祥〈己未上皇帝書〉:「宰相以其開誠布公之歲月,弊弊焉於調遣科降之間。」也作「推誠布公」。

開誠布公

ㄎㄞ ㄔㄥˊ ㄅㄨˋ ㄍㄨㄥ

敞開胸懷、提出公正客觀的見解。比喻誠意待人、坦白無私。語本《三國志.卷三五.蜀書.諸葛亮傳》。 開心見誠

用法

比喻誠意待人、坦白無私。

用在「真誠相待」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  1. 她這一番開誠布公的話、證實了她對他的心意。
  2. 希望你們開誠布公地談一談、以化解彼此的誤會。
  3. 我現在想開誠布公地跟你說幾句話、希望你能靜下心來聽。
  4. 經理的成功就在於他對屬下能開誠布公、處事向來透明合理。
  5. 由於校長對主管調派任用一向開誠布公、因此從來沒有人不服。
  6. 我希望大家能開誠布公、有話放到檯面上來談、不要在背後嘀嘀咕咕。

辨識

近義:肝膽相照推心置腹開心見誠推誠相見

反義:明爭暗鬥虛情假意鉤心鬥角爾虞我詐

參考詞語:「推誠布公、推誠布信、開布誠信

典故說明

諸葛亮是三國時蜀國的政治家兼軍事家。東漢末年、他隱居耕讀、劉備聽說他的才能、於是三顧茅廬、登門請求諸葛亮出來從政。諸葛亮執政期間、路不拾遺、夜不閉戶。陳壽在《三國志》的〈諸葛亮傳〉中、對諸葛亮非常推崇、他讚揚諸葛亮在當丞相時、能夠「開誠心、布公道」、以真心對待部屬、處事大公無私、所以受到大家的愛戴。即便他「用法嚴峻」、但人民雖畏懼卻沒有怨言。軍政大權都操在他的手中、但後主對他絲毫不疑。因此、陳壽認為他是跟管仲、蕭何差不多的人物。後來「開誠布公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、用來比喻誠意待人、坦白無私。

書證

  1. 宋.文天祥〈己未上皇帝書〉:「宰相以其開誠布公之歲月、弊弊焉於調遣科降之間。」
  2. 宋.許月卿〈次韻陳肇芳竿贈李相士〉詩:「集思廣益真宰相、開誠布公肝膽傾。」
  3. 《續資治通鑑.卷一六二.宋紀一六二.寧宗嘉定十四年》:「與之開誠布公、戒以同心體國之大義、人人悅服、軍政始立。」
  4. 《清史稿.卷一五八.邦交志.日本》:「兩國和誼、載在盟府、永矢弗諼。本大臣敢不開誠布公、以效愚者之一得、惟高明裁察見覆。」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開誠布公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