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閉月羞花」之「閉月」,典源作「蔽月」,月兒自覺比不上美人,而躲避隱藏。語本三國魏.曹植〈洛神賦〉。「羞花」,形容女子容顏姣好,使花自感羞愧。語本唐.李白〈西施〉詩。「閉月羞花」形容女子容貌十分姣好。 △「沉魚落雁」
01.《永樂大典戲文三種.宦門子弟錯立身.第二齣》:「看了這婦人,有如三十三天天上女,七十二洞洞中仙。有沉魚落雁之容,閉月羞花之貌。」 02.元.王實甫《西廂記.第一本.第四折》:「只為你閉月羞花相貌,少不得剪草除根大小。」 03.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一八:「那小娘子艷喬妝了,……富翁對面一看,真個是沉魚落雁之容,閉月羞花之貌。」 04.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二五:「生有一女,小名蕊珠,這倒是個絕世佳人,真個有沉魚落雁之容,閉月羞花之貌。」 05.《官場現形記》第一二回:「他二人長的:一個是沉魚落雁之容,一個是閉月羞花之貌,真正數一數二的人才。」
形容女子容貌十分姣好。
反義:其貌不揚、無鹽之貌
參考詞語:「掩月羞花、月閉花羞、羞花閉月、花閉月羞」
「閉月羞花」係由「閉月」及「羞花」二語組合而成。 「閉月」是出自三國魏.曹植〈洛神賦〉。 「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,飄颻兮若流風之迴雪」,形容洛神美好的姿態,像是被輕雲掩蔽的月亮,也像是隨風飄搖、迴旋的落雪,曼妙無比。 「羞花」是出自唐.李白〈西施〉詩。 「秀色掩今古,荷花羞玉顏」,形容西施美麗的容貌,冠絕古今,連荷花都自覺不如而感到羞愧。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「閉月羞花」,用來形容女子容貌十分姣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