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雞群鶴立

ㄐㄧ ㄑㄩㄣˊ ㄏㄜˋ ㄌㄧˋ

猶「鶴立雞群」。見「鶴立雞群」條。01.清.王韜《淞隱漫錄.卷一二.月仙小傳》:「時劉父方急於相攸,於稠人中見莊生,頗垂青眼,以為此少年者,雞群鶴立,不減嵇紹當年。」

辨識

參考詞語:「鶴立雞群

典故說明

此處所列為「鶴立雞群」之典故說明,提供參考。「竹林七賢」指的是魏晉時期的嵇康、阮籍、山濤、向秀、劉伶、阮咸、王戎七位名人。魏晉時期是個政局動盪的時代,許多人追求名利、攀附權貴,在這樣的環境下,有些人為了表達對險惡政局的不滿,不願同流合汙,轉而追求放蕩或以清談為主的人生,而「竹林七賢」就是這種風尚的代表。嵇紹就是「竹林七賢」中嵇康的兒子,嵇康因罪被懲治,使得嵇紹在十歲時就失去了父親,而與母親相依為命。後來山濤以「父子罪不相及」為由,把嵇紹推薦給晉武帝,於是武帝就任命他為祕書郎。惠帝時,則在朝中擔任侍中一職。有一次都城發生動亂,嵇紹跟著惠帝到蕩陰去平亂,不幸落敗,隨行的官員死傷慘重,餘者或降或逃,只有嵇紹不顧個人生死的保衛著惠帝,但最後仍然中箭身亡,當時他的鮮血濺到了惠帝的龍袍上。亂事平定後,隨從想為惠帝清洗血跡,但惠帝感念著嵇紹的奮勇保衛,而堅持留下血跡。據晉.戴逵〈竹林七賢論〉載,當初嵇紹剛到洛陽時,就曾經有人對王戎說:「昨天在人群中看到嵇紹,他那雄偉挺拔的模樣,就像是野鶴站立在雞群中,顯得非常突出。」後來「鶴立雞群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用來比喻人的儀表才能超群脫凡。

書證

  1. 清.王韜《淞隱漫錄.卷一二.月仙小傳》:「時劉父方急於相攸,於稠人中見莊生,頗垂青眼,以為此少年者,雞群鶴立,不減嵇紹當年。」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雞群鶴立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