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韋編三絕

ㄨㄟˊ ㄅㄧㄢ ㄙㄢ ㄐㄩㄝˊ
  1. 韋,熟皮。舊時或用以編聯簡冊。「韋編三絕」本指孔子勤讀《易經》,致使編聯竹簡的皮繩多次脫斷。典出《史記.卷四七.孔子世家》。後用來比喻讀書勤奮,刻苦治學。《抱朴子.外篇.自敘》:「聖者猶韋編三絕,以勤經業。」《漢書.卷八八.儒林傳》:「蓋晚而好易,讀之韋編三絕,而為之傳。」也作「三絕韋編」。

韋編三絕

ㄨㄟˊ ㄅㄧㄢ ㄙㄢ ㄐㄩㄝˊ

韋、熟皮。舊時用以串聯竹簡成冊。「韋編三絕」本指孔子勤讀《易》、致使編竹簡的皮繩多次斷裂。語出《史記.卷四七.孔子世家》。後用以比喻讀書勤奮努力。

用法

比喻讀書勤奮努力。

用在「勤奮向學」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  1. 哥哥讀書總是習慣反覆研讀、簡直到了韋編三絕的地步!
  2. 我們要效法孔子那種韋編三絕的好學精神、不應虛應故事、不求甚解。
  3. 對於讀書、他有著極高的興趣、非得韋編三絕、完全讀懂、方肯罷休
  4. 劉老先生讀書有韋編三絕的精神、所以他對每一本書的內容都瞭若指掌。
  5. 老師總是告訴我們、如果讀書韋編三絕、書本內容滾瓜爛熟、那麼不管考什麼樣的題目都難不倒我們的。

辨識

近義:廢寢忘食

參考詞語:「絕韋編、三絕韋編、三編絕、韋編屢絕、三絕韋、易韋三絕、韋三絕、韋編絕、絕編書

典故說明

史記.卷四七.孔子世家》記載孔子晚年對《易經》這本古書很有興趣、它是一本深奧難懂的書、孔子一次一次地反覆研讀、直到讀懂為止。《史記》記載這件事是、用「韋編三絕」來形容孔子的用功程度。「」是熟牛皮。古代還未發明紙的時候、字是寫在竹簡上的、然後用牛皮帶編起來。「」是斷的意思。孔子鑽研《易》時、不斷翻閱、以致於編綴竹簡的皮帶都斷了好幾次。後來「韋編三絕」就被用來比喻讀書勤奮努力。

書證

  1. 《史記.卷四七.孔子世家》:「孔子晚而喜《易》、序〈彖〉、〈繫〉、〈象〉、〈說卦〉、〈文言〉。讀《易》、韋編三絕。」(源)
  2. 《抱朴子.外篇.自敘》:「聖者猶韋編三絕、以勤經業;凡才近人、安得兼修?」
  3. 南朝梁.劉勰《文心雕龍.宗經》:「夫《易》惟談天、入神致用、故《繫》稱旨遠辭文、言中事隱;韋編三絕、固哲人之驪淵也。」
  4. 唐.楊炯〈中書令汾陰公薛振行狀〉:「在邛都十餘載、沉研《易》象、韋編三絕、賤詩縱酒、以樂當年。」
  5. 唐.崔融〈代皇太子請修書表〉:「以周公之上聖、日讀百篇;以孔父之多能、韋編三絕。」
  6. 元.耶律楚材〈過天德和王輔之詩〉其四:「韋編三絕耽犠《易》、蕭散風神真隱人。」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韋編三絕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