聲音清越嘹亮,可直上天際,止住行雲。形容歌聲響亮高妙。語出《列子.湯問》。 △「餘音繞梁」、「響徹雲霄」
01.《列子.湯問》:「(秦青)撫節悲歌,聲振林木,響遏行雲。」(源) 02.《太平御覽.卷五七二.樂部一○.歌三》引盛弘之《荊州記》:「有老人不娶室而善歌,……鄰人辭歸,老人歌而送之,聲振林木,響遏行雲,餘音傳林,數日不絕。」 03.《宋書.卷一九.樂志一》:「(秦)青餞之於郊,乃撫節悲歌,聲震林木,響遏行雲。」 04.《金瓶梅》第五三回:「這一套曲兒,做的清麗無比,定是一個絕代才子;況唱的聲音嘹亮,響遏行雲,卻不是個雙絕了麼?」 05.《二十載繁華夢》第八回:「跟手又唱第二齣,便是《一夜九更天》,用老生掛白鬚,扮老家人,唱過嶺時,全用高字,真是响(響)遏行雲。」
形容歌聲響亮高妙。
參考詞語:「歌遏行雲、聲遏行雲、遏斷行雲」
「響遏行雲」及「響徹雲霄」都有聲音嘹亮的意思。
「響遏行雲」只用於歌聲,側重於聲音的高亢優美;「響徹雲霄」適用範圍較廣,側重於聲音的大聲宏亮。 |
響遏行雲 響徹雲霄 ○ ㄨ 她所演唱的歌劇,高亢處∼,低迴時如黃鶯出谷。 ㄨ ○ 比賽結束,我國終於拿下睽違已久的世界冠軍,歡呼之聲∼。
《列子》書中記載著一則故事:相傳從前秦國有個愛唱歌的人薛譚,去向秦青學習歌唱技巧,可是在還沒全部學會之前,他就自以為已經學成,於是向老師辭行,打算返鄉。秦青也不挽留他,還在郊外大道上設酒食為薛譚送行。在餞別的酒席中,秦青打著節拍,展開歌喉,唱起慷慨悲壯的曲子,歌聲高亢清越,振動了林間的樹木,又直上天際,遏止了浮雲的行進。薛譚聽到這樣的歌聲,才知道原來自己所學的不過是一些皮毛,於是請求秦青原諒,仍舊繼續拜師學藝,並且自此之後,再也不敢有學成歸鄉的念頭。《列子》文中以「聲振林木,響遏行雲」形容秦青的歌聲,後來「響遏行雲」演變為成語,就用來形容歌聲響亮高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