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鵬飛行的路程數萬里。語本《莊子.逍遙遊》。後用「鵬程萬里」比喻前程遠大,不可限量。 △「扶搖直上」
01.宋.樓鑰《攻媿集.卷四.送袁恭安赴江州節推》:「秖從臥內敘離懷,戀戀摻袪仍握手;鵬程萬里茲權輿,平時義方師有餘。」 02.元.無名氏《漁樵記》第一折:「俺也曾蠹簡三冬依雪聚,怕不的鵬程萬里信風扶。」 03.明.楊珽《龍膏記》第九齣:「莫嘆儒冠久誤身,鵬程萬里終當奮。」
比喻前程遠大,不可限量。
參考詞語:「萬里鵬程、鵬霄萬里」
莊子是先秦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,他的哲學宗旨是要人們超越世俗的價值觀,不要去計較那些是非、大小、有用無用等的判斷,因為這些都是人為的,並非恆常不變。人們如果一味計較這些,身心就會被牢牢綁住;要學著拋棄這種種的束縛,才能得到真正的放任自得,也就是莊子所謂「逍遙」的境界。為了引導人們能接受他的思想,莊子運用很多的寓言,來啟發人們。在〈逍遙遊〉中,莊子舉了一個鵬鳥高飛的寓言,說明人要先懂得「適性」,才能知道自己也有天生的長處,不會一味羨慕別人。在這個寓言中,莊子先說北海有一種鯤魚,大得不得了,後來這種魚變成了鵬鳥。鵬鳥也是大得不得了,奮飛起來的時候,張開翅膀像懸在天邊的雲。當時有一位專門記敘奇特事物的齊諧,他說:鵬鳥要從北海飛到南海時,翅膀一打,擊水的面積廣達三千里,乘著扶搖盤旋而上,高達九萬里!原文以鵬鳥為喻,又說其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」,後來演變成「鵬程萬里」這句成語,用來比喻前程遠大,不可限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