誰、文言音讀ㄕㄨㄟˊ、一般口語讀為ㄕㄟˊ。「鹿死誰手」本意為以追逐野鹿比喻誰能奪得天下。鹿為古代狩獵之主獵物、比喻政權。後多用於競爭比賽、誰能獲勝。語出《晉書.卷一○五.石勒載記》。
比喻互相競爭、誰能取得最後的勝利。
用在「勝負難料」的表述上。
東晉時、北方有五個少數民族起而獨立、先後建立了十六個國家、史稱「五胡十六國」、其中氐族的前秦和羯族的後趙國勢最強。後趙的開國君主石勒是個有野心也有才幹的人、建立不少豐功偉業、將國家治理得很好。有一次、他在宴請外國使節的餐會上、很得意地問大臣徐光說:「我的功績可以和歷史上哪位開國君主相比?」徐光說:「陛下您比漢朝的劉邦、曹魏的曹操還要神勇能幹、自夏商周以來無人能比、只在黃帝之下而已!」石勒聽了笑著說:「你把我說得太好了吧!我若遇到劉邦、必定忠心侍奉他、與韓信、彭越等一起替他打天下。如果遇到光武帝劉秀、就會和他爭天下、那時誰會輸贏還不知道呢!」石勒用「未知鹿死誰手」表示他有與劉秀競爭的自信。「鹿」是古代狩獵的主要目標、多用以比喻政權。在《史記.卷九二.淮陰侯列傳》裡就有「秦失其鹿、天下共逐之」的說法、表示秦失去了政權、群雄起而相爭。因此「未知鹿死誰手」指天下會落在誰的手裡還不一定。後來「鹿死誰手」被用來比喻競爭比賽、誰能取得最後的勝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