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不即不離

ㄅㄨˋ ㄐㄧˊ ㄅㄨˋ ㄌㄧˊ
  1. 佛教用語。中國佛教如來藏系的思想。謂清淨的本心輪迴世界的關係,既不是等同,也不是兩種各別的個體。《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》:「不即不離,無縛無脫。」後多比喻對人的態度,既不親近,也不疏遠。如:「她不即不離的態度,讓他苦惱萬分。」

不即不離

ㄅㄨˋ ㄐㄧˊ ㄅㄨˋ ㄌㄧˊ

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》(據《大藏經.經集部四》引)*1*

用法

undefined

為了保護長官安全,隨扈們不即不離地跟隨著。 他倆表面雖維持不即不離,但實際上卻是關係匪淺。 她不即不離的態度,讓追求者苦惱萬分,不知如何是好。 自從上次約會後,他們從不即不離變成如膠似漆,形影不離。 他對任何人都是不即不離,既沒有最好的朋友,也沒有勢不兩立的敵人。

例句

  1. 《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》卷上:「諸佛世界,猶如空華,亂起亂滅,不即不離,無縛無脫,始知眾生本來成佛。」(源)
  2. 宋.蘇軾〈周炳文瓢硯銘〉:「以汝為硯,罌肖而瓢質。以汝為瓢,硯剖而腹實。飲西江之水,吾以汝礪齒。瀉懸河之辯,吾以汝借面。不即不離,孰曰非道人之應器耶!」
  3. 明.徐弘祖《徐霞客遊記.卷四上.粵西遊日記四》:「先從其北得一巖,其門東向,前峽甚峻,中通一線,不即不離,相距尺許。」
  4. 《負曝閑談》第一六回:「照他所開的價,卻也不即不離。我這回開書局,不過是個由頭,原要把田雁門的錢誆一大票,以供嫖賭吃喝之用。這點點子折扣,有限得緊。」
  5. 《清詩話.馬位.秋窗隨筆》:「詩人寫物,在不即不離之間,『昔我往矣,楊柳依依』,只『依依』兩字,曲盡態度。」
  6. 清.王士禛《帶經堂詩話.卷一二.賦物類》:「詠物之作,須如禪家所謂不黏不脫,不即不離,乃為上乘。」
  7. 《綺樓重夢》第三六回:「那老天故意的簸弄人,偏要叫你若近若遠,不即不離,其實中間生出個一定的界限,有斷乎不能兩合的情勢。又且生在名門貴族,那花前月下的私期,是萬萬使不得的。」
  8. 《賽紅絲》第二回:「古玉兄這首詩,不即不離,又活現,又不露跡,竟將『豔陽』二字,摹寫盡了。」
  9. 《繡雲閣》第六四回:「一日閑遊,駕起風車空中盼望,遙見海雲一朵,為黑雲圍繞,不即不離。」
  10. 《癡人福》第三回:「噯,我想男女行樂,何必定在衽席之間,只此眼底留情,尊前示意,儘有一種不即不離之趣。」
  11. 《麟兒報》第四回:「此詩引喻精工,不即不離,大得風人遺意。不意孩兒具此靈穎之才,雖道蘊、班姫不多讓矣。」

辨識

反義:不同凡調不同凡流不為凡響

典故說明

指人、事、物之間既不太近,但也不太遠的關係
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不即不離」

有提到「不即不離」的條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