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喻陰險狡猾,耍兩面手法,挑撥是非。語出元.李行道《灰闌記》第二折。
01.元.李行道《灰闌記》第二折:「豈知他有兩面三刀,向夫主廝搬調。」(源) 02.《紅樓夢》第六二回:「你這兩面三刀的東西,我不稀罕。你不和寶玉好,他如何肯替你應?」 03.《紅樓夢》第六五回:「我告訴奶奶,一輩子別見他纔好。嘴甜心苦,兩面三刀;上頭一臉笑,腳下使絆子,明是一盆火,暗是一把刀:都占全了。」
比喻陰險狡猾,耍兩面手法,挑撥是非。貶義。
「兩面」一詞在早在《舊唐書.卷一九七.南蠻西南蠻列傳.東女國》:「其(羌)部落代襲刺史等官,然亦潛通吐蕃,故謂之『兩面羌』。」及《資治通鑑.卷二二三.唐紀三九.代宗廣德元年》:「(駱)奉仙還,過(僕固)懷恩,懷恩於飲母前,母數讓奉仙曰:『汝與吾兒約為兄弟,今又親雲京,何兩面也!』」中即已出現,文中「兩面」都有耍兩面手法,當面一套,背後一套的意思。到了元人李行道《灰闌記》,更可見到「兩面三刀」的完整語形及用法。《灰闌記》是寫包拯審理張海棠被誣告毒死丈夫馬均卿,強搶兒子,謀奪家產一案,憑著石灰畫出的小圓圈,判斷出兒子是張海棠親生,還張海棠清白的故事。〈第二折〉中,官府審理時問起事情發生的經過,張海棠說:「大老婆要她把身上值錢的衣服首飾,送給前來投靠自己的哥哥,結果丈夫回來問起,她不知道大老婆『兩面三刀』,陰險狡猾,對丈夫挑撥搬弄是非,說是她背地裡送給情夫。」後來「兩面三刀」被用來比喻陰險狡猾,耍兩面手法,挑撥是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