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兵不血刃

ㄅㄧㄥ ㄅㄨˋ ㄒㄧㄝˇ ㄖㄣˋ
  1. 比喻尚未交戰,就已征服敵人,獲得勝利。語出《荀子.議兵》。
    [例]義師打著討伐暴君的旗幟,所到之處皆兵不血刃,大獲勝利。

兵不血刃

ㄅㄧㄥ ㄅㄨˋ ㄒㄩㄝˋ ㄖㄣˋ
  1. 尚未實際交戰,即已征服敵人。語出《荀子.議兵》:「此四帝兩王,皆以仁義之兵行於天下也。故近者親其善,遠者慕其德。兵不血刃,遠邇來服。」後也用來比喻輕易得勝。《晉書.卷六六.陶侃傳》:「默在中原,數與石勒等戰,賊畏其勇,聞侃討之,兵不血刃而擒也,益畏侃。」《五代史平話.周史.卷下》:「陛下離京纔四十二日,兵不血刃,北舉燕南之地,此不世之功。」也作「兵無血刃」、「軍不血刃」。

兵不血刃

ㄅㄧㄥ ㄅㄨˋ ㄒㄧㄝˇ ㄖㄣˋ

《荀子.議兵》

用法

用在「輕取勝利」的表述上。

戰爭的最高境界,就是兵不血刃,贏得勝利。 多虧將軍好計謀,讓我軍兵不血刃,贏得勝利。 由於敵人軍心渙散,聯軍兵不血刃,收復了好幾座城市。 由於心戰的成功,敵寇不戰而降,我軍兵不血刃,大獲全勝。 若想兵不血刃,攻城掠地,就得趁此夜黑風高、敵人不備時加以突擊。

例句

  1. 《荀子.議兵》:「此四帝兩王,皆以仁義之兵行於天下也。故近者親其善,遠方慕其德,兵不血刃,遠邇來服,德盛於此,施及四極。」(源)
  2. 三國志.卷四七.吳書.吳主權傳》:「取荊州而兵不血刃,是其智也。」
  3. 《晉書.卷六六.陶侃列傳》:「(郭)默在中原,數與石勒等戰,賊畏其勇,聞侃討之,兵不血刃而擒也,益畏侃。」
  4. 《水滸傳》第九七回:「今當乘其驚懼,開以自新之路,明其利害之機,城中必縛將出降。兵不血刃,此城唾手可得。」
  5. 《三國演義》第六二回:「大軍一擁而入,兵不血刃,得了涪關。」

辨識

反義:軍不血刃兵無血刃

不戰而勝

典故說明

比喻輕易得勝。
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兵不血刃」

有提到「兵不血刃」的條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