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一)像魚得游於水。如魚游水之姿,比喻筆法的靈活。語本秦.李斯〈用筆法〉。 (二)像魚得游於水。如魚得水之樂,比喻得到志同道合的人或適合於自己發展的環境。語本《三國志.卷三五.蜀書.諸葛亮傳》。 (三)像魚得游於水。如魚和水之親密,比喻兩人間情愛親密。※語或出《喻世明言.卷三.新橋市韓五賣春情》。
(二)01.宋.王禹偁〈杜伏威傳贊並序〉:「初據江東,為英為雄,如虎嘯風。終歸帝里,為臣為子,如魚得水。」 (二)02.《三國演義》第四三回:「近聞劉豫州三顧先生於草廬之中,幸得先生,以為如魚得水,思欲席捲荊襄。」 (二)03.明.高啟〈鞠歌行〉:「物有合,勢必從,如魚得水雲與龍。」 (二)04.《東周列國志》第五回:「卿久不蒞任,朕心懸懸。今見卿來,如魚得水,卿何故出此言耶?」 (二)05.《東歐女豪傑》第三回:「若使他回來了,我們就應該如魚得水,歡喜的了不得,那裡還有工夫在這裡納悶呢!」 (二)06.《紅樓夢》第六六回:「次日,又來見寶玉。二人相會,如魚得水。」 (二)07.清.李漁《閒情偶寄.卷一六.頤養部.療病.一心鍾愛之藥》:「一到疾痛無聊之際,勢必念及私愛之人。忽使相親,如魚得水,未有不耳清目明,精神陡健,若病魔之辭去者。」 (二)08.《歡喜冤家.第三回.李月仙割愛救親夫》:「夫妻二人十分歡喜,如魚得水,似漆投膠。」 (三)01.《喻世明言.卷三.新橋市韓五賣春情》:「金奴與吳山在樓上,如魚得水,似漆投膠,兩個無非說些深情密意的話。」(源) (三)02.《醒世姻緣傳》第四○回:「二人乍到了那下處,幽靜所在,如魚得水,你恩我愛,樂不可言。」
比喻得到與自己志同道合的人或適合於自己發展的環境。&比喻兩人間情愛親密。
參考詞語:「如魚似水、如魚在水、游魚得水、猶魚得水、猶魚有水、魚水相得」
「如魚得水」是一句來自於生活體驗的成語。魚是無法離開水生活的,所以將魚放入水中,才能得其所哉。這句成語可以用作許多比喻:例如用魚於水中之姿來比喻用筆之法的靈活,秦代李斯〈用筆法〉就有「如游魚得水」的說法。這可能是文獻上較早出現的用法。也可以用魚和水的兩相契合,來比喻得到與自己志同道合的人或適合自己發展的環境。例如三國時代,劉備得到孔明相助,就說自己「猶魚之有水」,見於《三國志.卷三五.蜀書.諸葛亮傳》。另外也可以用魚和水的親密關係,來比喻人和人的關係極為親密。例如《喻世明言.第三卷.新橋市韓五賣春情》中,說及兩位主角「如魚得水,似漆投膠」。這種用法經常指的是男女情愛之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