彼此的志趣和理想一致。#語本漢.王充《論衡.逢遇》。 △「合志同方」、「情投意合」
01.宋.陳亮《陳亮集.卷一九.書.與呂伯恭正字四首其二》:「天下事常出於人意料之外,志同道合,便能引其類,自非元惡大憝,皆可借其利心以成回復之勢。」 02.明.歸有光〈題仕履重光冊〉:「若前大司寇箬溪顧公,大司空南坦劉公,方與石翁為湖南社會,志同道合,其稱許之固宜。」 03.《警世通言.卷三二.杜十娘怒沉百寶箱》:「二人都是過來之人,志同道合,說得入港,一發成相知了。」 04.《醒世恆言.卷三.賣油郎獨占花魁》:「小娘半老之際,風波歷盡,剛好遇個老成的孤老,兩下志同道合,收繩捲索,白頭到老,這個謂之了從良。」 05.《儒林外史》第五二回:「此人有個毛病,嗇細非常,一文如命。近來又同陳正公合火(夥)販絲。陳正公也是一文如命的人,因此志同道合。」
彼此的志趣和理想一致。
參考詞語:「同志合道、志合意同、志同心合、志同氣合、道合志同、道同志合」
「志同道合」及「情投意合」都有彼此雙方極為契合的意思。
「志同道合」側重於志向與理想上的契合;「情投意合」側重於感情與心意上的契合。 |
志同道合 情投意合 ○ ㄨ 他們∼,合開了一家音樂社。 ㄨ ○ 他們相處日久,∼,決定廝守一生。
「志同道合」原作「道同志合」。《論衡》是漢代王充所作,〈逢遇〉篇主旨在說想要在政治上一帆風順,要有好時機,遇到一個提拔自己的人,才高行潔,不保證能夠當官。王充列舉虞舜、許由二人,都是唐堯時的聖人,但虞舜繼承帝統,許由卻遁入山林;太公、伯夷二人,都是周朝時的賢人,但太公受封,而伯夷卻餓死首陽山下。雖然都是聖者賢人,彼此理想、志趣一致,但是同中有異,合中有離,人的境遇不同,結果也就迥異,終究都是取決於出生能否逢時,所遇能否得人。後來「志同道合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用來指彼此的志趣和理想一致。出現「志同道合」的書證如宋.陳亮《陳亮集.卷一九.書.與呂伯恭正字四首其二》:「天下事常出於人意料之外,志同道合,便能引其類,自非元惡大憝,皆可借其利心以成回復之勢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