委曲自己,遷就別人,以求保全。語本《老子》第二二章。 △「逆來順受」
01.《歷代名臣奏議.卷一八五.去邪》引宋.衛涇〈論蘇師旦狀〉:「臣所奏文字,已得旨依。徒以三吏之故,稽留敕命,委曲求全,是陛下刑政獨行公卿而不行於胥吏,何以服人心,何以令天下?」 02.清.高宗《古今儲貳金鑑.卷六.明光宗》:「妄男子闌入禁門,罪有應得。風癲與否,本無事深求。當時好名者,欲以安儲自任,過事生風,妄生荊棘。必待至尊臨軒剖晰,東宮委曲求全,君臣、父子之間以文偽調停。建儲流弊無所以至,所以垂示方來者,切矣!」 03.清.高宗〈過清河望明陵各題句.慶陵〉:「其於挺擊聚訟時,對群臣委曲求全。君臣、父子間至以文偽調停,則亦未能潛修默感,信孚中外者。」 04.清.劉坤一〈復劉蔭渠書〉:「亦聖懷所不樂,而以時局安危所係,不敢不委曲求全。」
委曲自己,遷就別人,以求保全。
近義:逆來順受
參考詞語:「委曲保全、委曲周全、委曲存全、委曲成全」
道家始祖老子,春秋時楚國苦縣人。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。主張「無為」之說,孔子曾向他問禮,著有《道德經》五千餘言。老子曾說:委曲才可以保全,屈就反而能夠伸展,低窪才能注水,東西舊了才能換新,少拿反而多得,貪多就會迷惑。聖人用平常心去看待天下一切事物,不堅持己見,才能客觀;不自以為是,才能受尊重;不自我誇耀,凡事易成;不驕傲自矜,反而能夠長久。急於張揚顯溢,反而引起無數的紛爭。求全之道,莫過於「不爭」,聖人不與人爭,天下反而沒有人可以與他爭。所以老子認為古人所說的:「曲則全」,就是說委曲就可以保全,這絕不是一句空話,是實實在在可以達到的。後來「委曲求全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用來指委曲自己,遷就別人,以求保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