望洋,抬頭看的意思。形容因驚奇而仰視發出驚嘆。語本《莊子.秋水》。後用「望洋興嘆」比喻因能力不足而自嘆不如或感到無可奈何。 △「無可奈何」、「貽笑大方」
01.明.章潢《圖書編.卷一五.至德凝道》:「人之凝道猶是也,但履霜馴至堅冰,非一朝一夕之故,其所由來者漸矣,望洋興嘆,不知備其器者,無志于水者也。」 02.清.劉坤一〈致胡筱蘧侍郎書〉:「若復畏繁難,慎譏笑,勢必中止,將來逾遠逾湮,雖有班、馬復生,亦徒望洋興嘆。」
比喻因力量不夠而感到無可奈何。
反義:唾手可得
參考詞語:「向若之歎、望洋之嘆、望洋而嘆、望洋興歎、望洋驚歎」
「望洋興嘆」及「無可奈何」都有沒有辦法的意思。
「望洋興嘆」側重於能力不足;「無可奈何」側重於無計可施。 |
望洋興嘆 無可奈何 ○ ㄨ 像這種千萬豪宅,一般民眾只有∼的分兒。 ㄨ ○ 對於火災造成的損失,王老闆也只能∼地承受了。
「望洋興嘆」本指看到海洋之大而仰視發出驚嘆。典源出自於《莊子.秋水》。秋天洪水暴漲,許多小河,都帶著豐沛水量,匯聚到黃河。黃河變得非常寬廣,隔水相望,兩岸的牛馬都看不清楚。黃河的水神河伯,看著自己盛大的水流,不禁沾沾自喜,認為天底下最壯美的,全都在這兒了。他興奮地順著水流向東而行,一直到了北海。河伯向東邊望去,只見白浪濤天,茫茫一片,看不到水的盡頭。這時河伯才發現自己是多麼渺小,心裡覺得十分慚愧。他仰著頭嘆息說:「我本來以為自己很了不起,現在看到大海這麼寬廣無盡,才知道自己真是井底之蛙,眼光實在是太狹小了!」後來,「望洋興嘆」這句成語就從「望洋向若而嘆」演變而出,用來比喻因力量不夠而感到無可奈何。後人也有望文生義,誤解「望洋興嘆」為對著大洋興嘆,此解不可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