束,捆住。策,計策。捆住雙手,無計策可施。比喻面對問題時,毫無解決的辦法。語本《集異記》。
01.宋.王柏〈書先君遺獨善汪公帖後〉:「今正恨襄樊失守,人物眇然,蓋於安平無事時,士大夫念慮不及此。一旦事變之來,莫不束手無策。」 02.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五:「眾人性定,奔告尚書得知,合家啼哭。那時夜已昏黑,雖然聚得些人起來,四目相視,束手無策。」 03.《醒世姻緣傳》第八三回:「正是舉家束手無策的時候,恰好不前不後,相主事喝道而來。」 04.《儒林外史》第四三回:「那船上管船的舵工,押船的朝奉,面面相覷,束手無策。」 05.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一○八回:「我到了此時,除回去之外,也是束手無策,便依了述農的話。」
比喻面對問題時,毫無解決的辦法。
參考詞語:「拱手無措、束手無措、束手無計、束手無謀、袖手無策」
唐朝代宗時,在邛州這個地方,有個守城的將軍,名叫魏淑。年紀才四十歲,身體壯碩,家中有年邁的父母和一位年輕的妻子。有一次他忽然得了一種怪病,沒有任何的病痛,但在飲食方面,卻吃得一天比一天少,身體也一直縮小,看了許多的醫生和道士,但是大家都對這個病卻只會雙手抱胸,想不出一點辦法。還不到一年,身體縮回像小嬰兒一樣,得由他母親和妻子輪流提抱。到了他的生日時,家人請來和尚為他誦經祈福,準備了齋食,他的妻子用釵子挾著齋食一點一點地餵他,不一會兒,就能進食一小碗了。從此之後,每天的飲食量日漸增加,身體也漸漸長大,不到半年,就已經恢復他原來的樣子了。後來「束手無策」這句成語,就從這裡的「拱手無措」演變而出,用來比喻面對問題時,毫無解決的辦法。出現「束手無策」的書證如宋.王柏〈書先君遺獨善汪公帖後〉:「今正恨襄樊失守,人物眇然,蓋於安平無事時,士大夫念慮不及此。一旦事變之來,莫不束手無策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