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死灰復燃」之「燃」,典源作「然」。「然」同「燃」。「死灰復燃」是將已經熄滅的灰燼,又重新燃燒起來,比喻失勢者重新得勢。語本《史記.卷一○八.韓長孺列傳》。後亦用「死灰復燃」比喻已經平息的事物,又重新活動起來。
01.宋.陳亮《陳亮集.卷一八.啟.謝曾察院啟》:「劫火不燼,玉固如斯;死灰復燃,物有待爾。」 02.宋.李新〈韓長孺論〉:「田甲之屬,畫鄙俚之計,辱之甚矣。而猶有死灰復然之語,知其才之必得內史也。」 03.明.張自勳《綱目續麟》卷一八:「玄稔所以能成功者,皆承訓獎厲鼓舞之力也。況徐州雖平而龐勛尚在,非承訓引沙陀追之,保無死灰復燃乎?」 04.清.谷應泰《明史紀事本末.卷四五.寘鐇之叛》:「劉六、劉七、齊彥名等初發難于霸州。……劉六沉于水濱,此亦天亡之秋也。然而舍陸登舟,死灰復燃,賈其餘勇,三江騷動。」 05.清.藍鼎元〈檄諸將弁大搜羅漢門諸山〉:「亂後餘孽,自古蔓延。必有一番震盪,方能掃滌淨盡,可從此臥鼓戢戈,無死灰復燃之患也。」
比喻失勢者重新得勢。&比喻已經平息的事物,又重新活動起來。
反義:一蹶不振
參考詞語:「寒灰復燃、寒灰更然、寒灰重燃、復然灰、死灰復然、死灰復燎、燃死灰」
「死灰復燃」原作「死灰復然」。西漢時,韓安國在梁孝王前做中大夫,深受梁孝王的器重,後來卻因犯法而被拘禁在蒙地的監獄中。當時的獄吏田甲對他百般羞辱,韓安國非常憤怒,對田甲說:「已經熄滅的灰燼,難道不會再有燃燒起來的一天嗎?」意思是說表明自己只是一時的落難,終究會有東山再起的一天!然而田甲卻回答說:「如果死灰再度復燃的話,那我就撒尿把它熄滅。」過沒多久,梁國內史官正好出缺,朝廷再度重用安國,派他做了內史官。田甲一得知這個消息,害怕韓安國會向他報復,於是就慌張的趕緊逃跑。韓安國因為找不到田甲,就放話說:「田甲如果再不出現,我就要殺他整個家族。」田甲聽到消息後,非常害怕,只好打著赤膊,去向韓安國請罪。然而韓安國卻不與田甲一般見識,不但沒有懲罰他,反而很有器度的原諒、善待他。後來「死灰復燃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用來比喻失勢者重新得勢;也比喻已經平息的事物,又重新活動起來。出現「死灰復燃」的書證如宋.陳亮《陳亮集.卷一八.啟.謝曾察院啟》:「劫火不燼,玉固如斯;死灰復燃,物有待爾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