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比比皆然

ㄅㄧˋ ㄅㄧˋ ㄐㄧㄝ ㄖㄢˊ
  1. 到處都是。形容很多。《隋唐演義》第五三回:「將無固守之志,兵無敢死之志,人情趨利,比比皆然。」也作「比比皆是」、「比肩皆是」。

比比皆然

ㄅㄧˋ ㄅㄧˋ ㄐㄧㄝ ㄖㄢˊ

即「比比皆是」。見「比比皆是」條。01.宋.朱熹《朱子語類.卷三六.論語.子罕篇》:「每國有世臣把住了、如何容外人來做!如魯有三桓、齊有田氏、晉有六卿、比比皆然、如何容聖人插手!」02.《隋唐演義》第五三回:「將無固守之志、兵無敢死之心、人情趨利、比比皆然。」

辨識

參考詞語:「比比皆是

典故說明

此處所列為「比比皆是」之典故說明、提供參考。張儀是戰國時代有名的謀士、《戰國策.秦策一》裡記載他遊說秦惠王、向秦王分析當時的國際情勢、提出自己的連橫政策、以打破六國合縱之約、進而統一天下。他認為六國普遍國庫空虛、賞罰不明、以致軍民到了戰場上、看到敵人都四處逃散、然後怪罪人民不能效忠。其實這都是制度上的不公、賞罰不明確所造成的。而秦國制度完備信賞必罰、人民「聞戰頓足徒裼、犯白刃、蹈煨炭、斷死於前者比是也」、意謂:人民都勇於赴死、為國家效命、不怕刀槍火炭、斷然戰死沙場之人「比比是也」。因此、秦國有實力併吞六國、只要政策得當。就用「比肩」來表示很多。後來「比比皆是」這個成語就從「比是也」演變而出、用來形容到處都是。

書證

  1. 宋.朱熹《朱子語類.卷三六.論語.子罕篇》:「每國有世臣把住了、如何容外人來做!如魯有三桓、齊有田氏、晉有六卿、比比皆然、如何容聖人插手!」
  2. 《隋唐演義》第五三回:「將無固守之志、兵無敢死之心、人情趨利、比比皆然。」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比比皆然」

有提到「比比皆然」的條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