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光如炬
ㄇㄨˋ ㄍㄨㄤ ㄖㄨˊ ㄐㄩˋ
眼光火炬般光亮、形容人怒視。語出《南史.卷一五.檀道濟列傳》。後用「目光如炬」形容目光有神。亦用於比喻見事透澈、識見遠大。
△「目光如電」、「自壞長城」、「萬里長城」
用法
形容目光有神。&比喻見事透澈、識見遠大。褒義。
用在「眼神銳利」的表述上。&用在「見識宏遠」的表述上。
例句
- 兩位劍客互相對峙、目光如炬、全身散發出殺氣。
- 這位老人家雖然頭髮斑白、但目光如炬、十分有精神!
- 站在忠烈祠門口的衛兵、都是高大魁梧、目光如炬、十分英挺。
- 弟弟一看父親目光如炬地坐在客廳、不由得心虛地想:「我又做錯了什麼事?」
- &
- 經理的目光如炬、對市場的需求抓得準確無比。
- 他雖然老了、仍舊目光如炬、少有人能騙得了他!
- 這本著作明確地指出國家的遠慮與近憂、目光如炬、實在不可多得。
- 看了這本分析國際形勢的書後、讓人不得不讚嘆作者的目光如炬、慧眼獨具。
辨識
近義:目光炯炯、炯炯有神、洞燭機先
反義:目光如豆、鼠目寸光
參考詞語:「眼光如炬」
典故說明
據《南史.卷一五.檀道濟列傳》載、南北朝時、宋國有位大將名叫檀道濟、他曾追隨武帝劉裕北伐、立下不少汗馬功勞。武帝死後、文帝即位、仍任命檀道濟征討北魏、又屢建奇功。由於他功業彪炳、官位升至司空、權勢極大、他的幾個兒子也都掌管兵權。然而樹大招風、他的功高望重引起皇帝及朝中其他大臣的猜忌。一日、皇帝以議事為由、傳喚他進宮、卻乘機將他捕捉下獄、並且派人殺了他的家人及親信。檀道濟在牢獄之中、知道自己這回必定難逃死劫、急怒攻心、眼中發出如火炬般熊熊火焰、又氣又恨地把一大斛酒一飲而盡、然後脫下頭巾重擲在地、咬牙大罵:「你是在毀掉自己的萬里長城啊!」這件事傳出之後、北魏人就謠傳說:「道濟已死、其餘的南方人都不足畏!」果然就肆無忌憚地南侵。「目光如炬 」這句成語即出於此、原是形容人怒視時的眼光;後來也用來形容目光有神、或比喻見事透澈、識見遠大。
書證
- 《南史.卷一五.檀道濟列傳》:「道濟見收、憤怒氣盛、目光如炬、俄爾間引飲一斛。」(源)
- 《周書.卷一二.齊煬王憲列傳》:「憲辭色不撓、固自陳說。帝使于智對憲。憲目光如炬、與智相質。」
- 宋.洪邁《夷堅志.甲志.卷一四.建德妖鬼》:「門軋然豁開、有物從外入、目光如炬、照映廊廡。視之、大蟒也。」
- 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五:「旁邊鬼卒十餘個各持兵杖夾立、中間坐著一位神道、面闊尺餘、鬚髯滿頦、目光如炬、肩臂擺動、像個活的一般。」
- 清.方苞〈左忠毅公逸事〉:「公辨其聲、而目不可開、乃奮臂以指撥眥、目光如炬。」
- 清.東軒主人《述異記.卷上.不葬之咎》:「忽見床下有一怪物趨出、長尺餘、撲燈皆滅、月色中視之、身皆紫毛、目光如炬、射出丈許。」
《成語典》版本編號:2020_20241226
© 中華民國教育部 (Ministry of Education, R.O.C.)
使用說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