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萬死一生

ㄨㄢˋ ㄙˇ ㄧ ㄕㄥ
  1. 形容處境極危險,性命堪虞。《東周列國志》第八四回:「臣萬死一生,此來非同容易。」《獅子吼》第二回:「有當時一個遺民,於萬死一生之中,逃出性命,做了一本揚州十日記敘述殺戮之慘。」也作「九死一生」。

萬死一生

ㄨㄢˋ ㄙˇ ㄧ ㄕㄥ (變) ㄨㄢˋ ㄙˇ ㄧˋ ㄕㄥ

猶「九死一生」。見「九死一生」條。01.唐.獨孤及〈為杭州李使君論李藏用守杭州有功表〉:「挺身履險,出萬死一生之地,與賊轉戰。」02.《東周列國志》第八四回:「臣萬死一生,此來非同容易。」 

用法

01.唐.獨孤及〈為杭州李使君論李藏用守杭州有功表〉:「挺身履險,出萬死一生之地,與賊轉戰。」 02.《東周列國志》第八四回:「臣萬死一生,此來非同容易。」

辨識

典故說明

此處所列為「九死一生」之典故說明,提供參考屈原(西元前343∼?),名平,又名正則,字靈均,戰國時楚人。曾做左徒、三閭大夫,懷王時,遭靳尚等人毀謗,被放逐於漢北,襄王時被召回,又遭上官大夫譖言而流放至江南,終因不忍見國家淪亡,懷石自沉汩羅江而死。楚懷王時,屈原因讒言被疏,憂愁幽思而作〈離騷〉,以表明愛國心志。全文詞采雅麗,為一長篇韻文,對後代文學有深遠的影響。其中「亦余心之所善兮,雖九死其猶未悔」 二句,意思是說楚懷王不了解屈原為了忠君愛國,死守善道,即使歷經多次近於死亡之險境也不後悔的一片赤誠,反而聽信讒言疏遠他,但還是不放棄自己的理想,絕不與奸佞之徒同流合汙。後來「九死一生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用來形容歷經極多、極大的危險而倖存。亦用「九死一生比喻倖免於死的人很少,亦用於比喻生命跡象微弱,瀕臨死亡。


有提到「萬死一生」的條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