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語無倫次

ㄩˇ ㄨˊ ㄌㄨㄣˊ ㄘˋ
  1. 說話雜亂而沒有條理
    [例]小王一緊張,說起話來便語無倫次。

語無倫次

ㄩˇ ㄨˊ ㄌㄨㄣˊ ㄘˋ
  1. 說話顛三倒四,毫無條理。《官場現形記》第五四回:「就是說話,也漸漸的語無倫次了。」

語無倫次

ㄩˇ ㄨˊ ㄌㄨㄣˊ ㄘˋ

說話顛三倒四、毫無條理。語出宋.蘇軾《東坡志林》卷二。 不知所云

用法

說話顛三倒四、毫無條理。

用在「言語含混」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  1. 面對父母的質問、他語無倫次地不知如何解釋
  2. 他顛三倒四、語無倫次地回答、我們都聽得不耐煩了。
  3. 小李生性害羞、只要人一多、說起話來就會語無倫次。
  4. 自從他受了精神刺激後、就變成現在語無倫次的模樣
  5. 老王每次只要一喝醉酒、說話就會語無倫次、顛三倒四。
  6. 看他那慌慌張張、語無倫次的樣子、這件事肯定是他做的。
  7. 「啊……是的、不……沒有啊……」他語無倫次地回答著。
  8. 上課打瞌睡、被老師叫起來回答問題時、顯得有些語無倫次。

辨識

近義:不知所云胡言亂語顛三倒四

反義:有條有理頭頭是道

參考詞語:「言無倫次

典故說明

倫次」是指次序、等第。一個人說話沒有次序、顛三倒四、自然是毫無條理、令旁人難以理解。蘇軾(西元1038∼1101)、字子瞻、宋眉州眉山人、為蘇洵長子。詩、詞、文、書、畫均有名、為文雄渾奔放、詩亦清疏雋逸、為北派大宗。王安石倡行新法、軾上書痛陳不便、得罪安石、被連貶數州。在黃州時、築室於東坡、自號東坡居士、後累官至端明殿侍讀學士。卒諡文忠。蘇軾在惠州期間、有一位名叫惠誠的僧人、在前往浙東之前來拜訪他。蘇軾想到吳越一帶平日與他交好的僧人、便寫了一封信、列了一份名單、託惠誠順道前去拜訪他們、以解相思之情。信末蘇軾自謙道︰「因為我喝醉了、所以寫來次序混亂、語無倫次的、還請見諒。」後來「語無倫次」這句成語用來形容說話顛三倒四、毫無條理。

書證

  1. 宋.蘇軾《東坡志林》卷二:「信筆書紙、語無倫次、又當尚有漏落者、方醉不能詳也。」(源)
  2. 宋.胡仔《苕溪漁隱叢話.前集.卷七.杜少陵二》:「《詩眼》云︰『古人律詩、亦是一片文章、語或似無倫次、而意若貫珠。』」
  3. 宋.張孝祥〈辭免知潭州奏狀〉:「臣得竭力、以趨職事、祈天請命、語無倫次。」
  4. 明.夏完淳〈獄中上母書〉:「語無倫次、將死言善、痛哉痛哉!」
  5. 《明史.卷二四四.王之寀列傳》:「犯名張差、薊州人。止稱吃齋討封、語無倫次。」
  6. 《官場現形記》第二回:「他平時見了稍些闊點人、已經坐立不安、語無倫次、何況學臺大人……未嘗見面、已經嚇得昏的了。」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語無倫次」

有提到「語無倫次」的條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