雙方意見相同,與「針鋒相對」意義相反。見「針鋒相對」條。01.《景德傳燈錄.卷二五.天臺山德韶國師》:「夫一切問答,如針鋒相投,無纖毫參差相,事無不通,理無不備。」(源)
01.《景德傳燈錄.卷二五.天台山德韶國師》:「夫一切問答,如針鋒相投,無纖毫參差相,事無不通,理無不備。」(源)
此處所列為「針鋒相對」之典故說明,提供參考。「針鋒相對」現在多用於指互相對立抗衡的狀況,與典源「針鋒相投」意義相反。《景德傳燈錄.卷二五.天臺山德韶國師》記載,德韶國師在開釋弟子時說道:「夫一切問答,如針鋒相投,無纖毫參差相,事無不通,理無不備。」意思是說:問話與回答同樣犀利尖銳,但彼此間又能相互投合,沒有絲毫的歧異、不一致,其中備載一切事理,投射於任何事物均無不通。至於將「投」改作「對」,如清代文康的小說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九回:「這十三妹本是個玲瓏剔透的人,他那聰明正合張金鳳針鋒相對。」則與原有的相投義相反,表示相互對立,不相上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