或指古代的一種遊戲。把馬披上偽裝的外皮,裝扮成其他動物,但馬腳沒有掩飾好而露了出來。比喻隱蔽的真相洩露出來。※#典或出唐.張鷟《朝野僉載》。 △「東窗事發」
01.元.無名氏《陳州糶米》第三折:「這老兒不好惹,動不動先斬後聞。這一來則怕我們露出馬腳來了。」 02.《醒世恆言.卷一六.陸五漢硬留合色鞋》:「且說壽兒自換了臥房,恐怕情人又來打暗號,露出馬腳,放心不下。」 03.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一○:「誰想太爺一個個的細問起來,那些衙門中人雖是受了賄賂,因憚太守嚴明,誰敢在傍邊幫襯一句!自然露出馬腳。」 04.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一七:「平日與他們同學,不過是日間相與,會文會酒,並不看見我的臥起,所以不得看破。而今多在一間房內了,須閃避不得,露出馬腳來,怎麼處?』」 05.《醉醒石》第八回:「況王勤還是小廝,輕浮不曉事,也不免露出些馬腳,早已為主翁知道了。」 06.《鏡花緣》第五九回:「設或有人盤根問底,一時答對訛錯,露出馬腳,豈不有誤大事!」
比喻隱蔽的真相洩露出來。
反義:瞞天過海
「露出馬腳」的典源不太容易考訂,就語義來看,這句成語常用來比喻本來隱藏起來的真相洩漏了。也許是古代有這麼一種遊戲,用馬來裝扮成其他動物,外表披上偽裝的外皮,但是因為馬腳沒有掩飾好,所以馬腳一露出來,大家都知道那是馬去偽裝的。在文獻上,類似的情節倒有一個。唐代馮贄的《雲仙雜記》卷九引了唐代張鷟《朝野僉載》中一段「麒麟楦」的故事。這段故事和初唐大詩人楊炯有關。話說楊炯常用「麒麟楦」來取笑在朝為官的人,有人就問他為什麼。楊炯說:「我們在玩麒麟楦時,用驢子來假扮麒麟。把畫了麒麟樣子的外皮往驢子身上一套,從外表看的確很像,但是一把外皮拿掉,到底還是頭驢子啊!缺少內在修養,光穿著光鮮亮麗官服的人不也一樣?」從這個故事可以知道,唐代曾有類似以馬裝扮其他動物的雜耍,或者這種雜耍就是「露出馬腳」的來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