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鶉衣」,衣服像鶉鳥的尾巴一樣,短禿不全。語本《荀子.大略》。「百結」,將碎布拼接成衣。語出晉.王隱《晉書》。「鶉衣百結」形容衣服破爛不堪。
01.《太平廣記.卷八六.抱龍道士》引《野人閑話》:「時有一人,鶉衣百結,顏貌憔悴,亦往廟所。」 02.宋.趙蕃〈大雪〉詩:「鶉衣百結不蔽膝,戀戀誰憐范叔貧?」 03.明.張岱《瑯嬛文集.卷一.陶菴肘後方序》:「及在席,衣冠者三四人,而內多緇衣黃冠,乞丐貧子,鶉衣百結,提囊負笈之輩。」 04.《精忠岳傳》第七○回:「秦檜見那瘋僧垢面蓬頭,鶉衣百結,口嘴歪斜,手瘤足跛,渾身汙穢。」 05.清.程麟《此中人語.卷二.乞丐風流》:「鶉衣百結走風塵,落魄誰憐此一身?」
形容衣服破爛不堪。
近義:衣衫襤褸
參考詞語:「懸鶉百結、百結懸鶉、百結鶉衣」
「鶉衣百結」係由「鶉衣」及「百結」二語組合而成。 「鶉衣」是出自《荀子.大略》。根據記載,孔子的弟子子夏富有文才,孔子死後,他到西河講學,魏文侯相當敬重他,尊他為師。雖然如此,他仍然甘於清苦的生活,衣服像鶉鳥短禿的尾巴一樣,破舊不堪。 「百結」則是出自晉.王隱《晉書》。根據記載,西晉初年時,有一個叫董京的人,常披頭散髮,放蕩不羈。每當他到洛陽街上行乞,便撿拾碎布結成衣服穿在身上,號稱「百結」,別人要給他好衣服他都不肯接受。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「鶉衣百結」,用來形容衣服破爛不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