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一息奄奄

ㄧ ㄒㄧˊ ㄧㄢ ㄧㄢ
  1. 僅存微弱的一口氣。形容生命或事物已到了最後時刻。《紅樓夢》第九七回:「又咳嗽數聲,吐出好些血來。紫鵑等看去,只有一息奄奄,明知勸不過來,惟有守著流淚。」也作「奄奄一息」、「淹淹一息」。

一息奄奄

ㄧ ㄒㄧˊ ㄧㄢ ㄧㄢ (變) ㄧˋ ㄒㄧˊ ㄧㄢ ㄧㄢ

即「奄奄一息」。見「奄奄一息」條。01.清.梁紹壬《兩般秋雨盦隨筆.卷五.潮州樂府》:「久之黧黑聳兩肩,眼垂淚,鼻出涕,一息奄奄死相繼。」02.《紅樓夢》第九七回:「黛玉雖然服藥,這病日重一日。……紫鵑等看去,只有一息奄奄。」 

用法

01.清.梁紹壬《兩般秋雨盦隨筆.卷五.潮州樂府》:「久之黧黑聳兩肩,眼垂淚,鼻出涕,一息奄奄死相繼。」 02.《紅樓夢》第九七回:「黛玉雖然服藥,這病日重一日。……紫鵑等看去,只有一息奄奄。」

辨識

典故說明

此處所列為「奄奄一息」之典故說明,提供參考。「奄奄一息原作氣息奄奄」,出自晉.李密〈陳情表〉。晉武帝想召李密入宮做事,但從小撫養他長大的祖母年事已高,希望能親自照顧祖母安享天年,於是寫了這篇〈陳情表〉向武帝表明心意。「但以劉日薄西山,氣息奄奄,人命危淺,朝不慮夕。」說祖母已九十六歲,生命已將到盡頭,僅留下最後一口氣,隨時都有離開人世的可能。希望能多陪陪祖母,等她過世後再出來為皇帝效命。「奄奄」是微弱的樣子,常與「氣息連用,表示呼吸極其微弱,快要斷氣之意,後世還有奄奄殘息」、「奄奄餘息」、「殘息奄奄」等詞。明代以後,則以「奄奄一息」最常見用。


有提到「一息奄奄」的條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