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見一片葉子落下,就知道秋天的來臨。比喻由細微的徵兆,可推知事物的演變和趨勢。語本《淮南子.說山》。
01.宋.趙長卿〈品令.情難託〉詞:「情難託。離愁重、悄愁沒處安著。那堪更、一葉知秋後,天色兒、漸冷落。」 02.宋.強幼安《唐子西文錄》:「唐人有詩云:『山僧不解數甲子,一葉落知天下秋。』」 03.清.俞樾《茶香室叢鈔.卷一二.梧葉報秋》:「按:一葉知秋,雖古有此說,然安能應聲飛落?」
比喻由細微的徵兆,可推知事物的演變和趨勢。
近義:見微知著
參考詞語:「落葉知秋、葉落知秋」
《淮南子》是漢淮南王劉安集門下食客所編寫的一本書,內容多為道家思想,並雜揉先秦各家的學說,世為雜家之代表。其中〈說山〉一篇裡,有一段說明事物可由近觀遠、以小看大的道理,例如只要嚐一塊鍋裡的肉,就可以知道整鍋的味道如何;懸掛羽毛和木炭,就可以看出空氣中溼度高低變化;看見一片葉子落下,可以推知秋天已經來臨,一年快到了盡頭;看到瓶裡的水結冰,就知道天氣有多麼寒冷。後來「一葉知秋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比喻由細微的徵兆,可推知事物的演變和趨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