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針刺入手指,鮮血即出。語本《晉書.卷六六.陶侃列傳》。後用「一針見血」比喻言論簡潔透澈,深中肯綮(ㄑㄧㄥˋ)。 △「一語道破」
01.清.梁啟超《飲冰室合集.文集六.盧梭學案》:「案此論可謂一針見血,簡而嚴,精而透矣!」 02.清.梁啟超《飲冰室合集.文集一三.近世第一大哲康德之學說》:「是故講學者,苟以真我之自由以外之物為目的,雖有善言,終不免於奴隸之學。此康氏一針見血之教也。」 03.清.梁啟超《新民說.第一八節.論私德.私德之必要》:「(王)子曰:『一點良知,是爾自家的準則,……實實落落依著他做去,善便存,惡便去,何等穩當。』此真一針見血之言哉!」
比喻言論簡潔透澈,深中肯綮。
參考詞語:「一刀見血」
「一針見血」及「一語道破」都有議論簡潔透澈的意思。
「一針見血」指言論直接切中要害;「一語道破」指直接道出真相。 |
一針見血 一語道破 ○ ㄨ 在會議上,他∼地指出反覆無常的決策,將為公司帶來嚴重的傷害。 ㄨ ○ 她隱藏很久的祕密,被人∼,只好逃之夭夭。
陶侃(西元259∼334),字士行,潯陽人,東晉名臣。父親早年亡故,自幼由母親撫養成人,並以恩威並重的方法教導,對陶侃日後為官的清廉,有著很大的影響。典源此處是記錄陶侃的一段故事:有一次陶侃上廁所時,看見一個身穿紅衣、包著頭巾的人,說他以後會做到八州都督的官位。另外一個看相的人,也說他左手中指有一條垂直的指紋,將來地位會非常尊貴、崇高,會得到「公」的爵位。陶侃就用針刺破手指,鮮血噴灑到牆壁上,居然形成了一個「公」字。再用紙包裹手指,而「公」字竟愈發明顯。陶侃後來果真當了八州的都督。這是關於「一針見血」的一段故事。後來「一針見血」這句成語當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但已和此典故無關,轉用字面義,表示一針下去,血即湧出,用來比喻言論簡潔透澈,深中肯綮,如梁啟超的《飲冰室合集.文集六.盧梭學案》:「案此論可謂一針見血,簡而嚴,精而透矣!」